正文

在词语和神话中醒来 7

迎向诗意的逆光 作者:赵月斌


且看这位无名的民间诗人,乃是万人之中“最先”的惊觉者、体察者,也是“最先”的命名者、创立者,他如同先知、救世主,他以君临天下的姿态为人类向导、献身,最终与诗化而为一。在曹有云诗中,“诗人”是一个贯穿始终、色彩鲜明的突出形象,是诗人借以表露胸襟,抒写情怀的“发言人”。上面这位无名诗人即可看作他心目中最理想的诗人形象,是其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完美造型。当然,这个理想形象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源自一个庞大的“原型集团”:除这里出现的海子、屈原、李白、艾青,以及出现在其他诗中的昌耀、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威廉·布莱克、里尔克、荷尔德林、惠特曼、博尔赫斯等等这些“诗人们”,还包括老子、苏格拉底、普罗米修斯、耶稣、约伯、摩西、阿基米德、尼采、哥白尼、堂·吉诃德、梭罗、成吉思汗、马克思、列宁、切·格瓦拉等等这些精神先驱,他们共同组成了诗人的“神圣家族”,成为他藉以丰富内心空间,走向拯救之路的坚实后盾。毋庸置疑,这个家族中,最为显赫的成员是海子,诗人不仅写下了一首首“怀念海子”、“写给HZ”的诗,而且称他为“美少年”、“春天的儿子”、“人间苦难的儿子”、“行动的战士”、“短命的天才”、“孤傲的王子”、“唯一打灯而走的猎人”,不仅对他充满了珍爱、仰慕,而且把他引为“行走在同一条路上/领有同一个秘密命运的/患难兄弟”。在曹有云笔下,海子神话成为“我们时代唯一的诗歌神话”,成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诗人“样本”,他复活了海子的诗歌理念和话语方式,并且试图续写海子未曾完成的黑夜之诗,用“战斗的词语”去拯救岌岌可危的大地和天空。因此,在众多诗人形象中,最为重要最需要予以关注的还是诗人自己——那个在诗中高高耸立的我、你、他——如何成为自己?如何成为一个“站出来存在的人”《人,诗意地安居》,第12页。?

说实话,我并不看好那种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人”,而是更愿意亲近那个有点卑微、有点无助的“凡人”。恐怕曹有云也意识到了——他终于醒过神来,从众多的蒙面诗人中认出了自己,终于高声唱响了底气十足的《自己之歌》:

我壮实的肩膀扛着头颅

扛着太阳和人类巨大的种子

扛着词语和诗歌未来的花朵

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我吃饭、我生殖、我睡眠、我劳动、我创造、我毁灭……

众人啊,我多么凡俗,又多么重要

我壮实的肩膀扛着头颅

扛着太阳和人类巨大的种子

扛着词语和诗歌未来的花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