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企业发展核心瓶颈与障碍(1)

权力战争 作者:李华刚


“老板不是管得越多才越成功。”

“我并不否认家族企业,欧洲很多百年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只是我不选择做家族企业。”

——美的集团前董事局主席何享健

人类社会中有这样一个哲学原理:最敏感的问题对事物往往最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最具有决定作用的事情也往往风险最大、难度最大,人们最不愿意触及它。它永远是一柄挥之不去的悬剑,闪着可怕的寒光悬在人们头顶,随时可能落下来。在中国企业,这一悬剑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企业高层权力架构”。“企业高层权力架构”是指企业核心决策层的结构框架和组织原则,它包括管理体制、权力分配、责任归属、监督体制、重大决策运作程序、董事会内部关系,企业高层权力架构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我是个职业经理人,在国内企业任总经理九年。在职业生涯的风尘中,我逐渐发现一个深层次哲学道理:中国企业发展三十年,时至今天,中国企业之核心瓶颈问题决不再是MBA教科书中的诸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课题,而是企业的高层权力架构。作为职业经理人,我每每在企业建立人力资源体系、改革市场营销体制、完善财务制度、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时,总感到有一股灰色力量从中作梗。我感到,单纯技术层面的人力资源和生产管理之类的“事”并不难做,真正难做的是“人”。具体来说,是难以让老板接受某项改革方案、难以消除股东的误解、难以抗拒老板的负面干预、难以防止老板时常爆发的各种非理性决策。

一位在深圳某管理顾问公司任首席顾问的朋友告诉我:“我在给东莞樟木头镇一家企业做精益生产辅导时发生了这样一种情况,在我们半年的辅导期内,该公司的总经理总共换了三人,其中一个总经理仅仅干了十天。这样,每换一个总经理,我们就要跟新任总经理进行沟通,把我们与前任总经理说过的话、讨论过的问题对他重复一遍。而好不容易让新总经理理解和支持我们,双方达成了共识,他的任期也结束了。于是,我们又必须与第三任总经理把曾经做过两遍的事情再重复一遍。等到精益生产项目做完时,第三任总经理又被解雇了。我们辛辛苦苦为企业推行丰田式精益生产模式,就像晚清洋务运动办工厂、开矿山、建北洋水师一样,无论李鸿章、张之洞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到头来清政府照样垮台,一切前功尽弃。原因就在于晚清政府腐朽的政治体制,在于以一己私利为基本取向的封建皇权政治结构。我总算明白了,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并不是日本丰田精益生产模式,而是引入现代企业高层权力架构。”

纵观欧洲历史,在长达千年的政教合一、神权社会的中世纪,生产力发展完全陷于停滞。在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在推翻了皇权和神权的政治结构、确立了法制和民权的政治体制后才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才带来了西方两百年的繁荣和文明。假设一下,如果两百年前的欧洲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二十一世纪的欧洲仍然是中世纪君权政治结构,西方世界是否能够有如今的经济繁荣?

邓小平说:“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事实上,管理企业与管理国家是同样道理,两者之间内部系统运作机理完全相同。

中国企业能否做大做强,最终不是取决于MBA教科书上的课程内容能否在企业得到实施,而是取决于企业高层权力架构改革,中国企业何时能像彻底铲除皇权的法国大革命那样铲除“老板权”,中国企业何时就能占到世界500强总数的40%或60%。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