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国海归的“外企型”职业经理人(1)

权力战争 作者:李华刚


2001年元旦过后,“吴师爷”为A公司请来的海归派空降兵、“外企型”职业经理人到位。

叶玉成,1964年出生,37岁,沈阳人,硕士学位,书香门第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毕业,毕业后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位。祖父曾留学德国学习机械制造,回国后在张学良的“奉天军械厂”任工程师;父亲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留学东德学习精密机械制造,回国后任沈阳某兵工厂技术副厂长。全家人有一种挥不去的德国情结,因此,叶玉成大学毕业后首选赴德留学。叶玉成26岁柏林大学硕士毕业,被德国沃尔夫斯堡市的大众汽车公司总部聘用,负责公司总部中国市场策划及管理工作,四年之后被派往上海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工作,历任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事业部计划处主任、事业部执行总监,十年德国企业工作经历,能熟练应用英语及德语。叶玉成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加民族主义者,留学时就有一种力促中华本土企业成长的实业兴国雄心,心中长久的梦想就是亲手把德国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国本土企业来,促进中国民营企业早日走进世界500强。正是这样一种强烈的梦想让他谢绝了德国上司的再三挽留和同僚们“民营企业是泥谭”的劝诫,带着一种东北男儿的豪气执拗地来到了A公司。

叶玉成无论是年龄、学历还是资历都极为符合A公司的要求,在蒋文正面试之后,A公司与其签订了《聘用合同》,由其出任总经理,由于是海归派,年薪45万,聘用期三年,并详细规定了总经理的权责范围,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事务,董事长负责企业的重大决策,同时,《聘用合同》对日常事务和重大决策之间的界限也作了清楚规定。A公司为此向“吴师爷”的猎头公司支付了5万元高级人才中介费。

2001年元月10日,公司贴出了叶玉成的总经理任职公告,在丰盛的欢迎晚宴之后,海归派叶玉成开始了“空降兵总经理”的全面工作。一个月之后,叶玉成发现A公司存在以下问题:

员工大量流失,月度员工平均流失率高达10%,年度员工流失率高达120%,工作满一年的员工仅占全体员工总数的20%,每天都有人辞职,每天也有人入职。由于员工流失严重,工厂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凡入职不满一周者不发工作服,原因是发了工作服,如果员工第二天就不来上班,公司就会白赔一件工作服,而如果一周以后再发工作服,则这一周员工的工资就可以抵上被带走工作服的价值。

公司工资发放时间为第三个月的15日,即1月份工资3月15日发,2月份工资4月15日发,压45天,让员工苦不甚言,原因是老板担心如果按《劳动法》规定时间发工资,员工拿了工资就再不来上班,只有压住工资才能保证员工不离职;公司每天加班时间长,且未按《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平常与节假日加班工资与8小时内正常工资完全相同;员工每月只休息两个星期天,公司按每月28天给员工考勤;企业不包员工住宿亦无住房补贴,员工须自己在厂外租房;企业不包员工吃饭亦无伙食补贴,员工中午和下午必须自己到厂外快餐厅购餐,夜晚加班更无夜班饭;企业只给本地户籍员工办理社会保险,而外地户籍员工则不享受社保待遇;员工劳保用品仅限于工作服,其他一切皆无。公司行政部每周都要去宁波劳务市场招工,厂门口一年四季贴着招工启事。由于生产线80%的工人都是入职不足一年的新手,导致产品质量事故频频发生。

公司没有一套管理制度体系,只有各个不同时期出台的不超过一页纸的各种“通知”、“规定”和“公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通知”和“规定”之间内容互相冲突,不知道究竟以哪一个为准。公司没有固定例会制度,只是在发生重大问题时,由董事长召开一个应急会议,处理完后就算了事。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和固定的工作项目,所有工作都是随机性、突发性、应急性和随意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