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国海归的“外企型”职业经理人(3)

权力战争 作者:李华刚


公司家族色彩严重,蒋文正的妻子蔡凤娇任财务总监,而蔡凤娇仅初中毕业,过去连一天会计也未做过;蒋文正的妹妹蒋文玉任公司采购部经理;蔡凤娇的妹妹蔡凤玲任出纳员;蒋文正的弟弟蒋文辉任设备工程部经理,而其过去的相关经历仅仅是开了三年摩托车维修店;蒋文正的姐姐蒋文秀任工资核算员,蒋文正的“娘舅”(浙江人对舅舅的称呼)郑小侠任铜件仓库组长。公司内“鳌拜”林立,到处是皇亲国戚,干部和员工中与老板沾亲带故者达50多人,占全体1000名员工的5%,“鳌拜”们往往占据厂内各个重要的工作岗位,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这个利益群体中以三位股东的富二代最为醒目,蒋文正的儿子蒋小正21岁,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到A公司工作,未经基层锻炼直接任华南业务片区经理;蒋旭东的儿子蒋成功任公司外销部经理;蔡牧的儿子蔡小明任公司客户服务部主管。员工们送给他们一个绰号——“太子党”,“太子党”成员的基本特征是所居职务与实际能力不匹配,有极强的优越感,自我意识极强,仗着自已的贝勒爷身份唯我独尊,颐指气使。“鳌拜”们既是公司组织体系中的成员,又在忽悠不定中游离于这个组织体系之外,他们不断抗拒着直属上司的领导,同时又担当老板的耳目,把听到看到的各种信息经过主观加工之后迅速传到老板耳中去,老板总是在各部门经理汇报某项工作之前就己经得知了该事情的全过程。

公司人员严重过剩,车间员工往往两个人干一个人的工作,或三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现场员工生产动作永远慢慢吞吞,效率极为低下。脱产人员与一线生产员工之比高达20%,而正规企业一般为8%左右。由于人浮于事,出现了严重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现象,工厂到处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所有问题都没有人解决,每个人都认为这些事情不是自己的工作。叶玉成发现,公司存在一种“人员无实效增长”现象,某个部门的某个环节有一天需要增加工作,而现有人员又不愿意接纳这些工作,于是,主管只好新增人手,新人员到位后,发现自己工作量超过了原有人员,于是,又向主管提出要增加人员。某一部门增加人员后,其他部门也会要求增加人员。如此一来,公司在销售量、产量、利润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人员编制迅速扩大,工资成本无限上涨。

如果说以上都是表面浅层次问题的话,那么,还有一些深层次复杂问题。

一、“关系户供应商”:公司塑料件供应商是蒋旭东小舅子办的注塑厂,五金冲压件供应商是蔡牧岳父办的五金冲压件厂,塑胶件和五金件质量差,不良率高,价格却比同行企业产品高出1.5倍左右,但却长期无法更换。

二、四国割据状态:公司有四个生产部,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生产指挥中心,四个生产部各自为战,自成一体,如四国割据状态,公司犹如汉献帝,完全无法掌控生产运作,整个生产管理局面犹如一盘散沙。

三、营销体制弊端:公司产品只有出厂价,没有全国统一零售价。公司实行代理制,一省设独家省级代理商,而大部分省级代理商业务活动范围仅局限在省会城市附近,大部分二级城市无法进入,造成大量市场空档。

四、库存货物奇高:按一般管理规范的制造型企业标准,合理库存金额应为月销售额的1.2倍左右,公司每月销售额约为3200万元,而仓库库存高达16000万元,为销售额之5倍。

五、员工素质低劣:公司中高层人员素质偏低,部门主管以上管理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者仅2人;绝大部分部门主管都是从普通员工中提拔起来,大部分干部都是在本企业成长起来,典型的近亲繁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