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关诗歌的谈话(2)

我的朋友鲁迅 作者:内山完造


读到这,也就不觉得邬其山一下车站便误把东京当成美国这件事,有什么滑稽和不可思议的地方了吧?

啊!糟了!我本该说中国见闻的,没想到不知不觉间讲成日本和美国了,赶紧绕回来。

我注意到中国的小贩们很精明,连哪些东西卖得便宜了都要一笔笔记录下来。在我眼中这些小贩的做法很奇怪,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中国才发展得很滞后吧。有一次闲聊的时候我近乎失礼地直说,在中国买东西,如果买得少就便宜,买得多就很贵了。听了我的话,鲁迅先生便给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有一户人家的阿妈(女佣)每天都去小菜场买菜。有一天正碰上她有事情,于是就事先付给了油店老板四角洋钱,然后把油瓶放在那儿,嘱咐完打了油送到哪里去之后就去办她自己的事情去了。这个阿妈之前每次都用一个威士忌的空瓶花四角洋钱打满满一瓶油回来。那天她办完事回到家后发现油店照例送来了满瓶的油,她也就放心了。

后来有一次她又有事情在身,于是就像之前一样留了四角洋钱和一个空瓶子,拜托油店的伙计打了油送到家里去后就走了。晚上回到家后,女主人拿出油瓶对她说道:“今天的油比往常的要少。”阿妈一看,果然平日里用来装油的威士忌瓶子这次只有八九分满。

于是女主人拿了油去油店评理,说之前一直都是满瓶的油,为什么今天的油只有八九分满呢。结果油店的伙计回答说不可能少,四角洋钱就只有这么多。女主人指责他胡说,之前送过来的油难道不是满瓶的吗。小伙计死不承认,一口咬定说没有这回事。于是女主人也只好作罢,安安静静地回家去了。

多有意思,之前用四角洋钱打来了满瓶的油,后来瓶子还是那个瓶子,里面的油却再也没有装满过。原来阿妈常去买油的那个油店,第一次阿妈有事拜托油店的人把油送到家里去,油店的伙计不确定到底应该送到阿妈家还是谁的家里,就当作是送到阿妈家去的,灌了满满的一瓶。但是等到伙计抱着油瓶送过去了,才发现送的地方不是阿妈家,而是非常气派的大户人家。眼前的景象自然而然地印在了小伙计的脑海里。等到下次阿妈再拜托他送油过去的时候,小伙计脑中浮现的就不是阿妈的身影了,而换成了大户人家的女主人。这时候伙计打油的手自然而然就在瓶子八分左右满的时候停住了。而这样做的小伙计压根就没感觉到女主人说的油少了的地方是哪里,于是不慌不忙地说就只有这么多。即便被女主人再次责问为什么不是满瓶的时候,小伙计仍然坚持说只有这么多。

有趣!实在是有趣!不记得谁说过,商品的价格包括了原料的原价和加工费以及商人的利润。如果这个定理在全世界都行得通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批发商也就不搞什么批发了。实际上在有些商人看来,商品的价格包括原料的价格、加工费、商人利润,还有客人的人品价格,非常麻烦。无论是否有人一口断定这是封建的、亚洲式的残余,有些人习惯出售五成商品来做生意,有些人用六成做生意。这真的是落后的吗?我看不一定,有时候会不会是一种进步呢?

——《活中国的姿态》一九三五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