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位支持未来的艺术作品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与慕尼黑(16)

理查德·瓦格纳作品—生平—时代 作者:【德】狄特·波希迈耶尔


鉴于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在王室的宫廷和国家剧院,对瓦格纳作品的禁演也就一去不复返了。在路德维希二世的影响下,慕尼黑完全变成了一座瓦格纳城,在国王的有生之年,慕尼黑成为首次演出四部瓦格纳作品的地方。动荡的1865年本来应该以此结束:解聘瓦格纳这位“建筑街垒路障的人”和“未来的音乐家”,并且将他驱逐出慕尼黑。而就在这一年的中间,即在6月10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首次被搬上舞台。对作曲家和导演瓦格纳而言,这次首场演出是他最幸福快乐的体验:到那时为止,以他自己的作品在歌剧舞台上的体验。随着这场首演,这部作品为期六年的奥德赛式的漂泊历史也结束了,有人曾怀疑它是无法被上演的戏剧。在瓦格纳看来,汉斯·冯·比洛是一位完美的指挥家,而那对艺术家夫妇施诺尔·冯·卡洛尔斯菲尔德则堪称理想的表演者。在这场首演几个星期之后,汉斯·施诺尔·冯·卡洛尔斯菲尔德就去世了。直到今天,有些恶嘴毒舌还毫无根据地、刻毒地声称,他死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歌剧角色的过高要求,尽管他在慕尼黑的系列演出之后,还完全拥有声音力量地演唱了其他歌剧唱段,比如,在7月9日,他在宫廷和国家剧院演唱了艾里克这个角色的歌剧唱段。对瓦格纳的毕生来说,汉斯·施诺尔·冯·卡洛尔斯菲尔德是在“未来的艺术作品”中歌唱演员业已实现的乌托邦,是他的“完美的理想”,正如他在为这个举世无双的艺术家撰写的回忆录(Erinnerungen)(1868年)中所写的那样。1861年6月16日,当时还是王储的路德维希二世,体验过汉斯·施诺尔·冯·卡洛尔斯菲尔德扮演的罗恩格林这个角色。

根据新闻报道,自从劳拉·蒙蒂兹事件之后,民众的心不再那么如此沸腾,尽管如此,由于一位女主角的扮演者长期生病而多次被推迟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首场演出——在来自全欧洲的内行观众面前——一直到7月1日的其他三场演出,对瓦格纳及其演出团队而言,成为绝无仅有的胜利。当然,这毋宁说是在观众和音乐家眼里取得的胜利。而在那些尤其吹毛求疵的、保守的新闻媒体眼里,这就算不上什么胜利了,这种媒体尤其反感这部作品中被他们主观臆测的有伤风化。对瓦格纳怀有敌意的《人民信使报》刊文,指出一种代表许多人的声音:“音乐是疯狂的,歌剧脚本是无聊的,全剧是精神错乱癫狂的,没有任何地方有意义,但是,好色淫荡内容却越发多起来。”

1867年和1868年,在比洛的指挥下,人们排演了瓦格纳的歌剧,这些演出是值得纪念的:1867年6月16日,人们把经过重新导演的《罗恩格林》搬上舞台。1867年8月1日,人们把经过重新导演的《唐豪瑟》搬上舞台(这两部作品都是为了遂国王的心愿,而被重新导演的,而且,这两部歌剧上演的时间间隔最近)。如前所述,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把这两部作品视为一个整体。最后是1868年6月22日进行的《纽伦堡的工匠歌手》凯旋般的首场演出,成为这批演出的巅峰之作。这也是在瓦格纳的有生之年最令人陶醉的、艺术上的成功。路德维希二世甚至允许自己站在国王专用的包厢里,向群情激昂的观众鞠躬,而此举轰动性地违背了宫廷的礼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