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说《三字经》1(4)

钱说《三字经》 作者:钱文忠主讲


从身为一害到为民除害,周处还是那个周处,但周处又似乎已经不是以前的周处了。这个可塑性和可控性,就体现了后天对人的影响之大。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迁移。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人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呢?《三字经》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方法呢?

钱说《三字经》的魅力,却忽视了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另一面,也就是《三字经》最强调的道德教育。在学习知识之前,先要学习做人。怎么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怎么拥有健全成熟的人所必须有的道德?这才是教育者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贵以专”的“专”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学习要有所专注;另一层意思是学贵有恒,要用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去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知识的获得。我们也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一些事例来说明《三字经》的这一观点。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唐伯虎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自小就是绘画天才,天赋很好。他的绘画很早就小有名气,当地的富豪经常把小唐伯虎请去作画。少年成名,唐伯虎当然有点儿沾沾自喜。但是,唐伯虎的母亲是位很了不起的女性,她觉得这样浅尝辄止,稍有一点点成就就满足是不行的,必须专心致志,好好去学几年绘画,把绘画艺术给钻透了。母亲把这个道理跟唐伯虎讲了,让他去跟沈周学画。唐伯虎也很高兴,反正离家也不远,就背着妈妈给他准备的行李高高兴兴地去拜沈周为师学艺。到了沈周那里学了也就一两年,唐伯虎发现自己画得很不错了,再看看老师的画,也不见得比自己强到哪里去,所以习画就不太专心,想回家。沈周看出了唐伯虎的心理变化,就通知唐伯虎的师母,准备一桌饭菜,送送唐伯虎:“让他出师吧,不用再学了。”做完了这桌饭菜,就把饭菜安排到院子里一个独立的房间里。唐伯虎走进一看,发现这房子居然有四扇门。他从一扇门进去,另外三面也各有一扇门,而每一扇门外都是不同的风景:这一道门外姹紫嫣红,那一道门外莺歌燕舞,还一道门外流水潺潺。唐伯虎觉得好玩,心想:“这师傅可真够坏的啊,家里有这么好玩的去处也不告诉我,我先不吃饭了,先出去看看。”往东门去看看那姹紫嫣红,“咚”一下撞一个包;往南门去看看那莺歌燕舞,“咚”一下又撞一个包;往西门去看看那小溪潺潺,“咚”一下又撞一个包。原来三扇门和外面的风景全是沈周在墙上画的画。唐伯虎一下子明白了,画无止境,自己这点儿水平真是差远了。从那往后,唐伯虎专心致志,又学了好多年,终于学有所成。

这个故事说明,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态度的重要性被强调之后,《三字经》接下来讲述了几个有关学习的典故,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我们应该为学习中的孩子准备什么样的土壤条件?应该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外部环境?请看下一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