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月亮的光环 1

爱情要记仇 婚姻要伪装 作者:尹娜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经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

娜坦丽与普希金其实是截然相反的两类人,每当普希金为她朗诵写好的诗歌时,她都捂着耳朵躲开:“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最喜欢到处找乐子,出席一些豪华的舞会,并要求普希金陪她一起去。

为了她,普希金丢下创作,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这颗文学巨星就这样早早地陨落了。

在普希金看来,娜坦丽的美貌让人心动神摇,如此美丽的人也必然有着超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只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看到普希金的罗曼史,我们大概会惊叹,文人的情感就是丰富、随性、冲动。那么我们这些“平凡人”就离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很遥远吗?

心理学讲师沙哈尔博士说过:“最个人的,也是最普遍的。”名人的轶事或多或少折射着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也许更轻松点儿,或者还有可能更戏剧性点儿。

有一首歌叫做《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是啊,尤其遇上爱情这样一件感性四溢的事情,怎样匪夷所思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怪不得大文豪莎士比亚都曾经感叹 “恋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的想象”。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曾经吃过这种“想象”的苦头。那时她结识了一个男朋友,看上去高大帅气,言谈举止也仿佛显得挺有想法,侃起人生大道理简直头头是道。朋友那时年纪尚轻,不禁为他深深折服,认为这次找到了一个有深度有抱负的好男人。于是在朋友母亲的介绍下,男孩去了一家挺不错的公司上班,专业虽然不是很对口,但想着他那么勤奋,以后肯定没有问题。

谁料工作材料往回带了不少,却从未见他读一读,只是丢在原地积灰。最让人抓狂的是,朋友母亲有一天忽然接到公司负责人的电话,说你介绍来的那个男孩不见了,手机也不接。朋友急坏了,最后发现他居然翘班去网吧里玩网游,并且“行迹败露”后干脆跑到公司去辞职,事后还振振有词地说“这家公司无法施展我的抱负”。

大家都觉得,这回朋友肯定要和这小子吹了,让众人跌破眼镜的是,朋友顶住了父母的阻力、朋友的相劝,铁了心一样不肯回头。“你们不了解他,”她一脸的认真,“他真的是有抱负的,也很有能力,甚至连他们游戏里公会的人都特别特别服他管!”

上述例子中描述的现象,无论是有名文豪的还是平凡女孩的,如果用心理学的一个词来解释,就叫做“晕轮效应”。

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放大而得出整体印象,就是常说的以偏概全。

一个人如果一方面的优点被宣扬出来,那么他就会被一种赞许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全盘皆优”的肯定;如果一个人的某些缺点被曝光,他就会被批评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满盘皆输”。这就好似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月晕,因此桑代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有时也被称为 “以点概面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参与试验者观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很平凡,有的看起来不太招人喜欢。然后让参与者从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参与者们为看上去有魅力的人“安上”了更多理想人格特征的光环,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又有一项心理实验显示,如果要求人们从一堆陌生人的照片中分别找出“好人”和“罪犯”时,总会受到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

当然,晕轮效应不仅仅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还常表现在以服装或者初次言谈等为依据,判断对方的地位、才能、品格上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