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集

太行山上 作者:王朝柱


第五集

杨家岭 毛泽东窑洞 日 内

毛泽东手中夹着一支烟,陷坐在藤椅里,这姿势好长时间。手指被烟蒂烧疼了,他才站起来,把烟蒂摁在烟灰缸里,在地上活动一下身子。

张闻天拿着电报匆匆进来:“老毛,太原失守了。”

毛泽东:“朱老总和彭德怀发来电报,都讲述了太原失守的情况。”

张闻天:“恩来也来过电报了。”

毛泽东:“娘子关和忻口失守,就意味着太原的大门已经打开。太原一失,标志着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八路军将成为全山西游击战争的主体。”

张闻天:“是啊,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如果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的七十万大军一退再退,我们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的压力将会很大。”

毛泽东:“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建立根据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张闻天:“老毛,我看现在八路军三个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发动群众,收编溃军,扩充实力,为持久抗战积蓄力量。”

毛泽东:“一二九师必须依托太行山,马上到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

张闻天:“我记得在太行山建立根据地,在红军东征的时候,你就提出来了。”

毛泽东:“古人曾说,‘扼太行者得天下’,恐怕日军也知道这个道理,太行山必然是中日争夺最激烈的地方。”

 

日军司令部 日 内

板垣征四郎、土肥原等日酋在看地图,地图显示太行山巍峨耸立,如走龙蛇。

土肥原指着太行山的位置,说:“中国人把太行山比作天下之脊,太行山起伏跌宕,确像一条巨龙。”

板垣征四郎:“那我们就骑龙脊,夺龙首,把这条龙攥在手心。”

土肥原:“中国古话说:扼太行者得天下,我们要想征服华北,征服整个中国,首先就要占领太行山。太行山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只有占领了太行山才能够牵制整个华北。要占领太行山,我们就要抢占公路、铁路,建据点,修炮楼,让中国军队无处藏身。”

板垣征四郎:“那就要用我们大日本帝国强大的军队和先进武器和他们对话吧!”

二人大笑:“哈哈哈!”

 

石拐镇 一二九师简易会议室 日 内(1937年11月13日)

会议室内,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都已坐下。

刘伯承、张浩、徐向前最后进来就势在门口落座。

朱德开门见山:“毛主席针对八路军当前的任务和战略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关于一二九师的生存发展,主席意见是明确的,就是要你们开赴太行山,由你们来做这个山大王。伯承对建立根据地已有打算,具体情况怎么样,还是听听伯承的。”

刘伯承站起身讲:“毛主席指出:太原一失,整个华北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的游击战将进入主要地位。既然要创建根据地,那么我们就在太行山来个麻雀满天飞。活动区域划分及兵力分配是……”

刘伯承走到地图前,拿起指示棍:“太行山地跨晋冀豫三省,活动区域广大,东至平汉路以西,西至同浦路以东,北至正太路以南,南至黄河边,纵横数百里。我们准备在此区域内成立六个军分区,逐步完成建立根据地的计划。”

下面议论:“六个军分区?”

刘伯承:“第一军分区自邢台至石家庄铁路以西三县,以南两县,以平定的丁家峪为活动中心,向东、向北游击;第二军分区含榆次、太谷等五个县,以仪城镇为活动重心,向西北方游击;第三军分区含涉县等七个县,向东面的平汉线游击。第四军分区含榆社等六个县,向同蒲线游击;第五军分区包括襄垣等七个县,向东面游击平汉路。第六军分区以晋城、临汾及汾河至黄河夹道地域为活动范围,游击同蒲线。”

彭德怀十分专注地听完,高兴地说:“嗯,好啊,这样一来这摊子就铺大了,战线也拉长了。原先我还担心你们伸展不开,这一下我放心了。哎,伯承,原先你们派出的工作团,作用怎么样了?”

刘伯承:“我们派遣的工作团在各地活动,已经建立起多支游击队。有的还在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支队。下一步我们准备派军事干部到各地去。”

彭德怀满意地:“嗯,原先撒下的网现在已经有收获了。”

左权点点头:“嗯。”

彭德怀激动地站起来说:“万事开头难,你们顺利地开了个好头啊!”

刘伯承:“我们还有个想法,准备派陈再道、刘志坚去冀南,开辟平原根据地。”

左权:“你们有占领太行山的周密计划,还把触角伸向平原,出手就是大手笔啊!”

朱德笑眯眯地站起来:“前天主席的电报还提到,期望根据地在一个月之内做出显著成绩,从你们部署的这个方案来看,是一个乐观的开头,总部要把你们的方案上报中央军委。”

 

延安 毛主席窑洞 日 内

毛主席手中拿着一二九师《创建太行山根据地军分区区域划分和组织形式、兵力分配方案》趴在地图上用铅笔勾画。

张闻天看着方案,慢悠悠地说:“伯承这个人就是不一般,还没有进太行山就已经做好了在太行建立根据地的准备,他这个人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毛泽东立起身说:“看了朱老总报来的这个方案前半截,我以为他刘伯承是信口说大话。看了后半截才知晓,这个刘伯承,真不愧是川中名将,决战千里,胸有成竹啊!”

张闻天:“哎对了,他还有个报告,说要张浩回延安来治病。”

毛泽东:“身体是本钱,让张浩尽快回延安吧。”

张闻天:“好。”

毛泽东:“我想让邓小平去接替张浩,你有什么意见?”

张闻天:“小平同志倒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和伯承同志同是川中人,彼此了解,一定能够配合好工作。”

毛主席:“一个是川中名将,一个是巴蜀秀才,一文一武,领导一二九师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不知道弼时舍不舍得小平走啊。”

张闻天:“中央的决定,弼时同志会执行的,只是总部也需要得力的人选。”

毛主席:“那就让恩来尽快回延安。”

张闻天:“哎,也好。”

毛泽东:“太原失守后,阎锡山退到了黄河边,卫立煌把总部搬到了洛阳。只有八路军还留在山西抗战。只有坚持游击战那才能立住脚。”

张闻天点点头。

 

石拐镇 街上 日 内

刘伯承与朱德并肩向外走,朱德对刘伯承说:“这几天的石拐会议,把你们一二九师的大盘子定下来了。党中央毛主席也高度赞扬这次会议,还特意表扬一二九师行动迅速,计划周密,展开得快,有大气魄。照我说,还要加上一条,那就是选对了中心。”

画面显示:一张大地图,清漳河、浊漳河两条河流的中间,一只手指着一个大红点——赤岸。

刘伯承谦虚地:“开辟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离不开总部的指导和支持,还请老总多多指教。”

朱德:“伯承过谦了,总部也要迁到晋冀豫三省交界区域,那里是太行山腹地,进可攻,退可守。站在那里指挥,具有雄视整个华北的气魄。另外,中央决定让张浩到延安去治病,毛主席还特意催我让他马上启程。”

刘伯承:“那接替张浩同志的人选定了吗?”

朱德:“我和主席已经商量过了。”

刘伯承一边笑一边略一思索,反问:“不会是小平同志吧?”

朱德停住脚步,看着刘伯承:“哈哈,你不但足智多谋,还料事如神。这次石拐会议小平没有来,不过你放心,我会让他尽快到任。”

刘伯承:“我马上派人去迎接。”

朱德:“要的,好。”

刘伯承停住脚步,主动去握住朱德的手说:“老总,保重!”朱德双手有力地抖动一下:“保重!”

 

张浩住处 日 内

张浩正在轻微地咳喘,警卫员倒一杯水端到张浩面前。刘伯承进来,张浩马上站起:“伯承。”

刘伯承上前按住张浩双肩说:“不要起来,不要起来。”

张浩又咳喘两声说:“你坐嘛,请坐。”

刘伯承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张浩,边坐边说:“好。张浩同志,中央和主席决定让你回延安治病。”

张浩为难地:“可眼下这个局面……”

刘伯承:“中央已经决定让小平同志来接替你的工作。你就安心回去养病。”

张浩:“谢谢。伯承,从援西军到抗日战场,你总是挑重担,照顾我,我心里感激啊!”

刘伯承:“我们在一起工作配合得很好,你是我们师的掌舵人,你走了,我们大家都会想念你的。回去你好好养病,养好病回来,我们一起战斗。”

张浩:“好!我期待着那一天。”

 

麻田镇八路军总部院子 日 外

朱德和左权正在总部的院子里交谈,参谋领着十几个战士进来。

朱德看着他们进来说:“你们来啦,好,来了好。”

刘华清上前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总司令、参谋长,我是刘华清,刘师长让我率领警卫班前来总部迎接邓政委,请首长指示。”

朱德:“好啊,你们的责任重大,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任务就是护送邓小平同志安全到达你们一二九师,你们的师长要去洛阳开会,邓政委到达后,你们要立即电告总部和中央。”

刘华清:“是,请总司令放心,我们保证万无一失。”

朱德:“我已经安排好了,先用总部的汽车送他们一程,路上汽车走不了就换马。再有就是多给他们配备一些子弹。”

左权看着他们:“是。”

刘华清:“谢谢总司令。”

朱德:“好,去迎接你们的新政委吧。”

左权:“老总,我去安排。”

朱德:“好。”

左权对刘华清一挥手:“跟我走。”

朱德看着他们走出门外。

画外音:1938年1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任命,邓小平接替张浩,出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从此,邓小平与刘伯承一起共同领导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长达十三年之久,并由此产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刘邓大军。

 

辽县 路上 日 外(1938年1月18日)

苍苍茫茫的太行山,重峦叠嶂,奇峰突起,沟壑纵横,一场大雪把大地覆盖,太行山更显雄奇。一辆老掉牙的破旧卡车在雪地里缓慢地行走。

邓小平、刘华清和战士们,在车里随着摇摇晃晃。突然,车冒开了黑烟,走不动了。司机发动几次仍然打不着火。

刘华清下车看看,司机双手一摊说:“不行,车坏了。”

刘华清对邓小平说:“政委,前面是同峪镇,我们到镇上去吃饭。”

邓小平下车,在十几个战士的簇拥下,踏着咯吱咯吱的雪,在镇里的街上走。前面有一个饭店。刘华清马上快走几步,站在一个卖饭摊子前。

店掌柜一看是个当兵的,马上殷勤地:“哎哟,长官,请坐请坐。”

邓小平随后走进,看看店铺说:“好,好,好。这样,要十几碗面,让战士们也吃口热的。”随即坐在凳子上。

刘华清:“好。”一掏口袋,自语:“坏了,坏了。”转身对邓小平:“邓政委,我们可能要赊老乡的几碗面。”

邓小平看着刘华清问:“为什么?”

刘华清羞怯地:“我从师部出来的时候没有带钱,到总部我也没好意思说。”

邓小平从口袋里掏出钱:“没关系,我有。”给刘华清。

刘华清摸摸后脑勺:“我怎么好意思用邓政委的钱呢。”

邓小平:“这有什么,我们都是战友,再说你没有带钱,跟我们来的十几个战士,他们怎么办?”

刘华清:“我们自己想办法。”

邓小平拿着钱塞到刘华清手里:“来,拿去,问问老板,看买十碗面够不够,不够我们大家分着吃。”

刘华清小心翼翼地接过钱:“谢谢邓政委。”转身对店掌柜,“老板,给我们来十碗面。”

店掌柜双手摆摆,拒收:“哎,别别别,当兵的不要钱,随便吃,随便吃。”

刘华清把钱递到店掌柜面前:“这是我们的纪律,我们不能白吃老百姓的东西。”

店掌柜看看眼前的每个战士,看他们都是一脸真诚,问:“你们是什么队伍?”

刘华清:“我们是八路军。”

店掌柜一听,高兴起来:“我们家也住过不少八路军,八路军好啊!管你们吃饱,随便吃。”

刘华清又一次递钱:“拿着吧。”

店掌柜还是摆手说:“不要,不要。八路军更不能要。”

刘华清执着地:“不行,您不要钱我们坚决不吃。”

店掌柜无奈地接过钱:“好好,那我就收你的钱了,现在只有八路军吃饭才给钱。”

刘华清:“谢谢老板。”转身对邓小平说:“政委,还有件事向您汇报一下,朱老总给的烧煤的卡车在路上坏了,一时半会儿修不了,您看……”

邓小平:“哦,这好办,吃完饭以后,你拿着我这所有的钱和战士分头到老乡家去看谁家有骡马,咱们租着用。”

刘华清:“好,谢谢邓政委。”

 

洛阳 战区会议室 日 外

会议室门口聚集了穿着黄色军装的国民党将军们。朱德带领彭德怀、刘伯承走来,卫立煌上前与朱德握手:“玉阶兄。”

朱德:“你好,你好,你好,来。我介绍一下,彭副军长。”

卫立煌与彭德怀握手:“彭将军,你好。”

朱德:“刘师长。”

卫立煌突然兴奋地握住刘伯承的手,说:“这位是我仰慕已久的刘伯承将军吧?”

刘伯承忙敬军礼:“卫总指挥好!”

卫立煌:“你好,会后我要跟你探讨有关军事指挥方面的问题。你们都是精英,委员长要接见你们。”

朱德:“还靠卫总司令推尊了。谢谢!”

卫立煌微微颔首:“玉阶兄。请。”

朱德:“好,请。”

 

洛阳 蒋介石会客室 日 内

蒋介石威严地站在客厅中央,朱德、彭德怀、刘伯承依次走来。朱德到蒋介石面前敬军礼:“委员长。”

蒋介石握住朱德的手:“欢迎你们,准确地说是欢迎诸位英雄来参加战区会议。”

朱德:“委员长过奖了,为了共同抗日,我们八路军在统一指挥下,誓与日军决一死战。”

蒋介石:“这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民族危亡之际,八路军表现得不错。出师以来能积极地配合正面战场,屡创日军。也希望在今后的对日作战中,八路军能更加主动、更加勇敢、更加有效地消灭日军。”

朱德:“谢谢委员长,好,这是彭副军长。”

蒋介石握住彭德怀的手说:“你彭将军一出手就让敌人闻风丧胆啊。”

彭德怀:“只要有对手,我就敢拼上一拼。”

蒋介石指指彭德怀:“好,豪言壮语,豪言壮语啊!”

蒋介石走到刘伯承面前,刘伯承敬军礼:“委员长。”

蒋介石握住刘伯承的手时说:“你刘伯承去苏联两度学习军事,又熟读中国古代兵法。听说你擅长打游击战,可以和白崇禧好好地交流一下,你这个游击战专家可不要吝啬。”

刘伯承:“委员长过奖,我只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敢称为专家。”

蒋介石:“过谦了。”松开刘伯承,示意坐下:“来,大家都坐下吧。还有我黄埔四期的学生林彪,打得也很不错,在平型关战役中重创日军,重振我中国军队的军威,也是给我黄埔争光。”

朱德笑眯眯地对蒋说:“请委员长放心,我们一定争取多打胜仗。”

蒋介石:“好!好!好!来,喝水。”

化入蒋介石办公室大门外:朱德、彭德怀、刘伯承一一走出大门。

刘伯承说:“蒋委员长约见我们可真是动了心思,好像要给我们写鉴定似的,挨个讲评一番。”

彭德怀说:“老蒋现在真把他自己当成我们的大老板了。”

几个人哈哈大笑。

朱德:“哎,刚刚接到总部来电说邓小平同志已经安全到达一二九师师部了。”

刘伯承急切地:“朱老总,那洛阳我就不待了,赶快赶回去。”

朱德:“嗯,要的。”

刘伯承站住说:“那我现在就走。”

朱德:“好。”

 

辽县 西河头村 日 外

师部的工作人员出出进进,忙忙碌碌。院子里集中了一二九师部分干部,他们都围着邓小平,问长问短。

邓小平对着大家说:“我叫邓小平,毛主席党中央派我到一二九师接替张浩同志的工作。我这个人个子不高,水平一般,但是我的心很大,因为我们的一二九师是一支了不起的队伍,打了十几年的仗,吃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光是过草地就过了三次,了不起呀。尤其是到了晋冀地区以后,在我们刘师长的带领下,不但保持了红四方面军的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现在,还多了个‘灵’字,会打聪明仗,会打赚钱的仗。到了这样的部队当政委,我的心当然要大,要把队伍搞大,要把根据地搞大,要把队伍的政治思想水平提高。不要像我,小平,要高水平。怎么个高啊?毛主席最近写了几篇文章,写得好啊,管用得很,我看了以后深受启发。一篇叫《矛盾论》,一篇叫《实践论》,毛主席用最通俗易懂的话告诉我们,事物永远是在矛盾对立统一转化中前进的,只要条件合适,那就转化。过去我们同国民党是不可能合作的,因为我们是矛盾对立的双方,现在我们为什么又可以合作了呢?因为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同志们,我们今天遇见的事情是我们过去所没有遇见过的。我,四川人,我们部队中很多同志都是湖北人,还有陕西人,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来过山西,这就是一个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就要根据这里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可以检验真理的,我们大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知道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工作。我们有张浩主任这样的好老师,有刘师长这样的军事专家,我们有这里的人民,我们一二九师就一定能够壮大,我们的抗战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士们一起鼓掌。

刘伯承健步走进大院,李达看见一愣:“刘师长。”

刘伯承马上就问:“邓政委呢?”

李达忙不迭地:“我给您叫。”马上返回去朝邓小平的办公室喊:“邓政委啊,政委,政委,师长回来了!”

邓小平马上走出,与刘伯承走个对面,都疾步向前,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邓小平:“师长好。”

刘伯承笑眯眯地:“早就盼着你来了,这下好了,我们两个四川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了。交流起来也方便得很。”

邓小平:“就是嘛,吃都吃到一块儿。”

刘伯承:“都吃辣嘛。走。哎呀,我这个人缺点比较多,打起仗来其他工作就顾不上了。再一个我这个眼睛不大好,文件看长了不行,政治思想工作做得比较粗,你来就好了。”

邓小平:“师长,我也有很多的毛病,就说抽烟吧,明知道抽多了不好,可是又扔不掉。”

刘伯承摆摆手:“不算啥,不算啥。你爱读书,动脑筋,爱喝茶。不过我可想不了你这个福。”

邓小平:“师长,我呀整整小你一轮,往后你动嘴我跑腿。”

刘伯承:“哎哟,你太客气了,岁数大算什么,只能说我比你多吃几年白饭,你年纪轻,年富力强,一二九师的重担少不了你来挑啊,党中央毛主席派你来就是这个意思。”

邓小平:“师长,我啊,给您当好助手就行了。”

刘伯承:“我们相互配合。”

 

西河头村 刘伯承办公室 日 内

刘伯承的办公室,陈设简陋,靠墙的地方放着一张桌子,两边是两把椅子。刘伯承、邓小平进来坐定,勤务员上水。二人对面坐着谈话。

邓小平开门见山地问:“师长,这次战区会议透出什么新的动向没有?”

刘伯承淡淡一笑:“依我看是外甥提灯笼——照旧。主要是蒋介石催促阎锡山、卫立煌拟订一个反攻太原的计划。现在日军是火速南下,威胁临汾,他却要反攻太原,这不是舍近求远嘛。”

邓小平:“他们呀,阎锡山为了保存实力,中央军又不肯卖命。他们怎么可能做统一部署?”

刘伯承:“这个阎长官一方面是要保住自己的军队,一方面又想守住自己的地盘,我们对他抗战不能抱有幻想。”

邓小平:“我们八路军开展山地游击战,不断地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会赢得山西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刘伯承:“对头,在去洛阳开会之前,我和张浩、向前、李达同志拟订了一个成立军区的计划,准备在实施之前办两期学习班,让我们的干部战士充分地了解山地游击战,以便在今后的对日军作战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和掌握。”

邓小平:“成立军区的计划我看过了,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有气魄,而且又切合实际的方案,关于开办游击训练班的事已经办了两期。师长,你请看。”邓小平站起,把文件夹递给刘伯承。

刘伯承看了一下说:“邓政委一上任就进入角色了。”

邓小平:“师长,你开会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您《论游击战与运动战的关系》的文章,我觉得您对游与击的论述是非常精到而切合实际的。”

刘伯承:“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敌强我弱,发挥我军的优势,利用山地多跑路,多转圈,这就是游;然后通过跑步、游动创造出机会来打伏击战。”

邓小平:“师长,你看。我觉得你的这种观点同毛泽东同志论山地游击战的思想是很一致的。”

刘伯承:“这些,都是过去我们红军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毛主席就是总结了这种正确的经验,我也是从中受到启示。”

邓小平:“师长,我有种预感,此番国共合作不可能长久,我们不能完全依靠他们展开抗战,要保持独立自主。”

刘伯承:“小平同志政治敏锐性强,看问题有独到之处。”

邓小平:“哎,师长,水凉了,加点热的。”站起来为刘伯承倒水。

刘伯承端起水幽默地:“哟,说到这里,我倒觉得此番我们有些煮酒论英雄的味道。”

邓小平:“师长,充其量是喝水论游击。”

刘伯承:“对头,四川人的规矩,见面碰杯。”举着杯过来。

邓小平端起水杯:“碰杯。”两杯相碰,邓小平先笑起来:“哈哈……”

刘伯承也畅快地:“哈哈……”

 

辽县 训练班 日 外

院子坐满了人,战士们手里有的拿着一个记事本,秦虎手里拿着一条绳,在手中自然地玩弄。秦基伟在他旁边坐下,秦虎一见问:“哎,秦司令,你怎么来啦?”

秦基伟:“我怎么不能来啊,游击战学习我得来啊,你不是也来了。”

秦虎:“我也是学习的。”

秦基伟指指秦虎手里的绳子问:“哎,这是干吗?带根绳子,绑自己呢?”

叠印字幕:八路军独立支队司令 秦基伟

秦虎一抡手里的绳子:“去你的。哎,你可不知道了,这还是我们刘师长教我的。上一回开会,他看大家都拿笔和纸,我什么都没有,就问我,哎,你为什么不拿笔和纸?那我只能跟他说了,我只会打仗,那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啊。刘师长很严肃地批评了我说:你一定要加强学习文化,这样,等下次你文化没学好之前,你就拿条绳子,遇到大事就打一个结,这叫结绳记事。”

大家听后笑了起来。

李达和刘伯承先后走进,李达一看,院子都坐满了,高兴地:“哟,都来啦?”

战士们站起:“李处长……”

李达指指后边:“师长来啦。”

刘伯承走进来,看着大家:“你们够热闹的。”

战士们一齐敬军礼:“师长好。”

刘伯承挥挥手:“好好好……秦基伟,你笑什么呀?”

秦基伟:“刘师长,我笑这秦虎上课,你瞧怎么还带条绳子,你看。”说完把秦虎的胳膊举起来。秦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大家又一阵哄笑。

刘伯承微微一笑道:“这是我让秦虎同志学文化长记性的,你们可不能都拿着绳子来上课啊。”

秦虎红着脸:“不是,师长,我现在十天才能学十几个字,还离不开它。”

刘伯承:“好,够快的,不出一年你就能单独写东西了。”

秦虎:“我一定努力学。”

刘伯承双手按按:“好,大家都坐吧。”

战士们哗啦一下坐下。

李达:“大家坐好,听师长给大家上课。大家欢迎。”

战士们鼓掌喊:“好好……”

刘伯承清清嗓子:“同志们,训练班开班有一段日子了,大家可能学到了一些游击战的知识。游击战包含着许多内容,有很多战法,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我和李达同志骑着马跑,突然我的马嘶叫起来,他担心我,可他的马也嘶叫起来。两匹马拼了命地向前跑,跑了很大一程,我们才勒住马缰。警卫员从后边追了上来,说刚才有一大群黄蜂从后面袭来,落在了马的屁股和肚子上,把马给蜇惊了。”

战士们:“嘿嘿……”

刘伯承:“你们通过这个事能受到什么启发?你讲。”指指秦虎。

秦虎憨头憨脑地摸摸后脑勺:“呃,我觉得吧,咱们八路军就像那个黄蜂,日本人就像那个马,我们冷不丁地蜇他一下,让他受不了。”

秦基伟在旁边拉他一下,小声说:“别净瞎说,听刘师长讲。”

刘伯承微微颔首:“秦虎同志说得对,黄蜂虽小,威力很大。日军人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如同高头大马啊;这黄蜂很小,就如同我们分在各地的游击小组,短小精悍,打仗灵活,威力很大。这只是一个故事,还需要今后在打仗的时候同志们灵活地运用。游击战有很多战法,像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还有退却战等等。”

秦虎冷不丁地:“啥叫退却战,不就是逃跑战吗?”

秦基伟:“秦虎,你又瞎说什么呀。”

秦虎反驳:“不是吗?都退却了还不是逃跑?”

刘伯承笑起来:“哈哈……”

秦基伟:“什么退却就是逃跑,以后咱们这个训练班,你就应该多来学习学习。”

刘伯承:“同志们,训练班结束以后,大家都要分散到各地去,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建立军区,组建支队,开展独立的山地游击战,明白了吗?”秦虎主动举起手,刘伯承看见说:“你讲。”

秦虎站起来:“呃,我是这样理解的,就像师长您,您是老母鸡,然后孵出我们这些小鸡来。现在……”

没等秦虎说完,战士们就笑起来:“哈哈……”

秦虎一本正经地:“别笑,笑什么。现在该我们这些小鸡下蛋再孵小鸡了。”

刘伯承也忍不住:“哈哈……”

大家被大个子秦虎的回答逗得笑个不停:“哈哈……”

刘伯承看见秦虎还在傻乎乎地看他们笑,说:“哈哈……讲得好,坐坐坐。”

 

日军川岸文三郎指挥部 日 内

川岸文三郎指挥部站着十几个日本军官,墙上挂着一幅“半个月亮”地图。

川岸文三郎对着军官们说:“我们制订了一个六路‘扫荡’计划,消灭太行山威胁我们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步兵、骑兵一起出动,分别从平定、和顺、辽县、太谷、榆次出发,对他们形成半月形包围圈。”

川岸文三郎走到地图前:“计划是:我带一路提前到松塔、羊头崖,制造疏于戒备的假象,引敌上钩来袭击我们,你们就迅速合围,里应外合将此处的八路置于死地。”

日军官们竖起大拇指赞扬,然后一起低头受命:“嗨!”

川岸满意地笑笑:“回去准备出发。”

 

西河头村 一二九师指挥部 日 内

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在围着一个火炉谈话。

李达进来:“报告!”

邓小平:“请进。”

李达慌忙把情报展开,说:“日军由川岸文三郎率领,分别从平定、昔阳、和顺、辽县、太谷、榆社出发‘扫荡’太行山。”

三位首长略一吃惊。都看着刘伯承。刘伯承站起来,在地上踱几步,突然回身说:“日军与我们争夺太行山开始了,他们的目的是想把我们从太行山扫出去,否则他们不会以一个半月形合围我们。”

邓小平:“这是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扫荡’太行山,来者不善。”

徐向前:“小鬼子吃了八路军亏,一定倍加小心,会不会又要耍什么花招?”

刘伯承:“敌人的目标一定是陈赓。命令:各部队做好反‘扫荡’准备,要掌握敌人的新动向,我们以游击加运动的方法对付他们。告诉陈赓,将主力首先跳到外线,暂且不与日军做大的冲突。”

李达:“是。”

 

陈赓旅驻地 日 外

陈赓、周希汉等向山头走去,王近山和侦察参谋从后面追来,喊:“陈旅长,等一等。”

王近山气喘吁吁地:“旅长,旅长,羊头崖附近发现一股日军,警戒松懈,很多鬼子都在睡大觉,我们是否马上干掉他们?”

陈赓马上问:“嗯,睡大觉?”

秦虎肯定地:“嗯。”

王近山:“旅长,好机会啊。快下命令吧。”

陈赓摆手道:“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周希汉:“是。”随即命令:“大家做好准备,准备战斗。”

秦虎:“做好准备。”

战士们哗哗啦啦,列队向前走。

周希汉看见远处的鬼子,马上向后摆手,示意停止前进。小声命令:“准备战斗。”

王近山看着眼前的鬼子,对陈赓说:“旅长,鬼子肯定以为这一带没有八路军,所以才放松警惕睡大觉的,这是个好机会,先干掉再说。”

陈赓的眉头皱起:“等等,我怎么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会不会有什么阴谋?你们回去待命。”

王近山欲说又止,不情愿地:“是。走吧。到嘴边的肉片子不能吃,真是急死人了。”

秦虎气呼呼地对战士喊道:“向后转,走。”

陈赓:“周希汉。”

周希汉跑来:“来了。”

陈赓:“我决定把情况报告师部,你命令部队原地待命。”

周希汉不服气地:“啊?”

陈赓严肃地:“听命令。”

周希汉:“是。部队原地待命。”

 

一二九师指挥部 日 内

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围看地图。

李达:“报告。”

邓小平:“进来。”

李达:“师长,三八六旅报告,在羊头崖附近发现一部分日军,疏于戒备,大部分士兵正在睡大觉。”

三人都把目光移向刘伯承,刘伯承手里的铅笔敲了几下,说:“六路日军围攻我部,白天在睡大觉,他们晚上要干什么?”

徐向前:“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敌人发现了目标,准备夜袭;第二种就是敌人没有发现敌情。”

刘伯承喃喃自语:“平定、昔阳、和顺、辽县、榆社、太谷六路日军已经出动,想干什么呀?羊头崖!不,羊头崖是日军马蹄形包围圈中的一条鱼。”略一思索后,用铅笔在纸上画了个半圆,又在半圆中点了一个点。

邓小平明白地点头,马上接话:“以鱼为诱饵,吸引我主力,然后合围。”

刘伯承:“对头。命令:陈赓,留下七七二团,以连为单位,撒向四周袭扰敌人,吸引日军合围部队,将主力跳至外线,从侧后痛击敌人。要边打边撤,形成里面小打,外面大打。”

邓小平:“就是摸老虎的屁股,等敌人回头的时候,再打他伏击。”

刘伯承、徐向前点头。

刘伯承:“李达,马上通知陈赓改变方法,把部队分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在不断来回运动中,扰敌打敌。”

李达:“是,一定要网住这条鱼。”

邓小平:“就是要让敌人反过来,成为我们的网中之鱼。”

刘伯承:“敌人分散我集中,敌人集中我分散。网不住他们,也让他们找不到我们。”

 

羊头崖 川岸指挥所 日 外

川岸焦急地走出指挥所,用望远镜望着四周。突然,传来枪声。川岸正在高兴。

日军军官:“报告,我部在松塔附近,遭到八路军背后袭击。”

川岸文三郎一惊:“背后?”

军官点点头:“是的。”

川岸文三郎:“八路军主力在背后?”

军官:“嗨!”

川岸文三郎:“好,命令附近三路快速前进,形成夹击。”

日军官:“嗨!”

又一日军跑来:“报告,我军在和顺遭到八路军袭击。”

川岸露出凶狠的模样:“八路军没有战法是真,他们不可能没有主力。”

日军官:“四面都是枪声,是八路小股部队。”

川岸两眼冒着凶光:“给我找到一队,狠狠打。”

日军官:“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