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记开始学外国文学

去日苦多 作者:杨宪益,董宁文 著;杨苡,赵蘅 编


记开始学外国文学

我上的中学是英国伦敦教会创办的新学书院,后改名新学中学,许多课程都由英国教师教,用的是英国课本,用英文教,所以一开始我的听课和阅读英文程度都比一般中学生高一些,我又是个高材生,所以在初中时就有了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当时用的一套英语课本编得也不错,由浅入深,到了上高中之前,已读了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英国文学名著的选段,记得有司各特(W.Scott)的叙事诗《洛京瓦尔》(Lochinvar)、麦可雷(T.B.Macaulay)的有关古代罗马的叙事诗《贺雷修》(Horatio at the Bridge)以及莎士比亚《凯撒大将》(Julius Caesar)的选段,还有罗斯金(Ruskin)和兰姆(Charles Lamb)的散文等等,这样我对英国文学史开始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后来在天津法租界出现了一个秀鹤图书馆的外文书店,专卖外文书,我常常去那里买书。书店老板林秀鹤是福建人,很内行也会做生意。他那里除了陈列不少外文图书可供选购之外,还备有各种外文书目,可以订购,书到后用国币交款,所以很方便,一般订书,两个来月书就到了。我在那里买书,最初不内行,看到什么内容新奇的就买,看了一些通俗小说如巴勒斯(Rice Burrough)的《人猿泰山》之类的东西。我那时试写过一个小说《鹰哺记》,就是摹仿那些书的内容的。后来到了高中阶段,开始读了一些大仲马的历史小说,之后又读了雨果的小说、佛罗贝尔的小说、托尔斯泰的小说等等。英国小说一般不吸引我,只读了一些斯蒂文森、柯南道尔、王尔德、爱伦·坡等等。英国诗歌却看了不少,主要喜欢济慈、雪莱和拜伦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当然莎士比亚也读了一些。后来兴趣又转到希腊罗马文学方面,尤其是古希腊文学,当时很喜欢鲁迅和周作人的作品,周作人是懂古希腊文的,文章里也常提到,这大概与我兴趣转向古希腊文学也有关系。到了中学最后一年,决定想学点古希腊文,准备将来出国学希腊罗马文学。拉丁文自学搞了一点,后来又找到了当时租界上一个中年的希腊商人学希腊文。其实他的古希腊文知识有限,我每星期到他家里去上课一次,去了两个来月就停止了,只能说学会了希腊字母,一些简单的话和一两段基督教《新约》的原文,如此而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年轻人不知为什么对法国十九世纪后期Fin de siecl(世纪末)文学特别有兴趣,后来我发现许多与我同一时代的人如梁宗岱、卞之琳、戴望舒、郁达夫等都曾对同样一些书有兴趣。我的法文一直到现在都不够好,看法文原文书很吃力,但我当时也是对梅里美、佛罗贝尔、波德莱尔、维尔伦(Verlaine)、瓦雷瑞(Valeréy)、罗谛(Pierre Loti)、马拉美(Mallarmé)等等非常感兴趣,好像还超过同时代的英国文学,虽然这些作品都是通过英文阅读的。记得还有一本小书,西班牙阿左林(Azorin)的《在西班牙的一瞬间》(Une horaen Espana)也是当时我很喜欢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我国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已经不少,在此以前,有林琴南译的《说部丛书》,我小时候是很喜欢读的,通过《说部丛书》,我开始知道了叙述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吟边燕语》(C.Lam’s Tales from Shakespeare)、欧文(Washington Iving)的《大食故宫余载》以及斯威夫特、笛福、狄更斯、哈葛德的非洲探险故事等等,后来通过其他翻译作品,又知道了其他外国作家。有些书我很喜欢,就找来英文课本重读欣赏。我差不多把能够找到的大仲马的历史小说都通过英文译本读了,这开始就是由于小时候读了伍光建译的《侠隐记》(《三个火枪手》)。我一直认为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后来自己大半生都做了翻译工作,这大概与我小时候就读翻译作品有关。自己从小就喜欢试译外国作品尤其是诗歌。除了通过中文或英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之外,在高中时也开始学习用英文写点文章或诗歌,这些都没有保留下来。记得中学毕业后决定去英国留学时,旅途中还用英文写了一些散记,给这本小书定了个名字叫作TerraMarique,这是拉丁文,一句成语,意思“在陆地与海洋之间”。这是因为读了拉丁文凯撒所写的《高卢战记》的一部分,其中常见这个词。文章是摹仿劳伦斯(D.H.Lawrence)所写的一些关于地中海一带游记的文体,当时觉得那本书描写风物很美,自己在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经过美国的旅途中就写了一些散文,当时还是很认真学习英国散文各种文体的。后来用英文写作倒不多,在英国写过两三个剧本都丢了,后来只用英文作翻译,没有时间用英文搞创作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