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瓦砚

欧阳修诗词 作者:刘扬忠 注


古瓦砚

砖瓦贱微物,得厕笔墨间(1)

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

用之以发墨(2),不及瓦砾顽(3)

乃知物虽贱,当用价难攀(4)

岂惟瓦砾尔(5),用人从古难(6)

【注释】

(1)厕:厕身,参加进来的意思。 (2)发墨:研磨时出墨多而且快。作者所著《砚谱》指出,端砚虽名贵,“然十无一二发墨者”;真古瓦砚难得,但“凡瓦皆发墨”。 (3)顽:指质地顽钝,反而能出墨多而快。 (4)攀:比附,比较。 (5)尔:如此。 (6)“难”:一本作“然”,“然”作“这样”解,亦通。

【评析】

这首咏物诗作于景祐四年(1037)夏天,时作者在夷陵。作诗的起因是:这一年夏天,欧阳修的友人谢伯初(字景山)从许州托人带了一封书信“并《古瓦砚歌》一轴,近著诗文又三轴”到夷陵送给他(事见欧阳修《与谢景山书》),欧阳修十分兴奋,写了七古长诗《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相答,意犹未已,又写了这首五古以尽其兴。谢伯初的《古瓦砚歌》已经失传,我们只从欧的《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中得知,此古瓦砚原是三国时曹操在邺都所建铜雀台废墟上的一块残瓦,经匠人镌刻而成砚台。那首诗只是就事说事,就物说物,叙述了自汉至魏晋时期历史的兴衰,交代了古瓦砚的来源,并抒发了对此奇物的宝爱之情。本篇却借物兴感,借题发挥,从瓦砚的功用生发开去,表达了作者在如何选拔人才这个问题上的观点。这是古代咏物诗中的一种创格,它不粘着于物的形貌,而是借咏物议论人事和寄寓哲理。宋诗的特点之一是以议论为诗,此诗即是以议论为诗的一篇代表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