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八问 是“跳蹋”“跳跶”还是“跳塔”

红楼五百问 作者:王家惠


第四十八问 是“跳蹋”“跳跶”还是“跳塔”

前面我们说了刘姥姥一段话中与京东有关的几个词汇,还有一个词更有意思,就是“跳蹋”。原话是这样:“这长安城中遍地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坑也不中用的。”

“跳蹋坑”,周汝昌校本是这样写。通行本做“跳蹋”,它为这个词加了一个注:“也做‘跳跶’,急得顿足。”在十一个脂抄本中,十个本子均做“跳蹋”,唯独蒙府本在“跳蹋”下面多一个“坑”字。

“蹋”读“踏”,义与踏同。“”,一般读轻声,与其他字组合使用,最常见的是“遛达”两个字的异写,均做足字旁。就单字意义来说,做“跌足”解,通行本大约就是根据这个意思,把“跳蹋”解做“跳跶”,然后解做“顿足”。

为何如此?因为“跳蹋”这个词不常见,“跳”这个词倒是常用,通常也写做“跳搭”、“跳达”,义项很多,如“达”读“踏”音,则指轻薄放恣,如“跶”读本音,则可做蹦跳解,如说小孩子跳跳跶跶,但也可做“遛达”解,通常带贬义,如说“夜这样深了,你不去睡觉,在外面跳什么?”还可以做“混事”、“做事”解,如说“我在市面上跳这么多年”。也可做顿脚喧闹解,《醒世姻缘传》里就有这样的例子。

问题是这里的“跳蹋”是否可以等同“跳跶”。我们看书中这句话之前说狗儿“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事情的起因虽是因为生活困顿,可是狗儿这里并不是在为冬衣等项着急顿足,而是喝完闷酒之后找气生,那么用“着急顿足”来形容就很是文不对题。

因之这个“跳蹋”就不可能是那个“跳跶”,它应该是一个借字,读上声,念做“跳塔”才对。元·关汉卿有《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杂剧,其中有唱词道是:“被论人有势权,原告人无门下。你便不良会可跳塔轮铡,哪一个官司敢把勾头押,题起他名声儿也怕。”据《中华大词典》,这里的“跳塔轮铡”做敢冒险、手段高强解,亦可简化为“跳塔”。看起来这个词原是北方土话,但是年代久远,渐渐湮灭,故此许多人不解。这个词如今还活在丰润人的口头上,但是义项与词典所注不同,它不指手段高强,敢冒险,而是特指愤怒,甚至暴怒,与人拼命之前那一阵子情绪的暴涨。与此义近的还有一个词叫“跳高高儿”,这两个民间词汇都与一个文词儿“暴跳如雷”近似。

那么这个“跳塔”跳得是什么塔?是由塔上往下跳,还是由塔下往上跳?这个答案却在著名小说《金瓶梅》中。我们看《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三回,西门庆的女婿陈敬济把库房钥匙丢在潘金莲的房中,潘金莲把钥匙藏起,陈敬济回来寻找钥匙,潘金莲却不给他,急得陈敬济“杀鸡扯脖”,这个时候潘金莲说了一番话:“只说你会唱的好曲儿,倒在外边铺子里唱与小厮听。怎的不唱个儿我听?今日趁着你姥姥和六娘在这里,只拣眼生好的唱四个儿,我就与你这钥匙。不然,随你就跳上白塔,我也没有。”这应该是“跳塔”一词的确解,它是指因急而气,往上跳,跳上什么塔呢?跳上白塔。

明万历年间蒋一葵著《长安客话》,有关于北京白塔寺的详细记载。这座塔位于北京西北阜成门内,建于辽寿昌二年,内藏释迦佛舍利子二十颗。元世祖时重加修饰,到明天顺年间钦赐寺名白塔寺。这座塔与别的塔形制迥然不同,“取军持之像”。这个“军持”就是古代士兵用的行军水壶,形制基本和现代军用水壶相似,是个大扁肚子细脖颈形状,瓷质。目前的古玩市场上还时常有这种形状的真假古董现身,不过叫作“宝月瓶”了。像这样形状的塔,跳上去当然很困难,所以潘金莲说“你就是跳上白塔,我也没有”。这个白塔在当时很有名,传说它内藏的佛舍利在静夜常放光芒,每年元旦,都人士女要绕塔以祈吉祥。当元初的时候,北京有童谣谓:“塔儿红,北人来做主人翁;塔儿白,南人做主北人客。”果然在元初它变得通红,当元末,朱元璋起兵时,它又变为白色,于是它便有了预示天下大势的功能。像这样的塔自然引起人们的重视,除了《长安客话》,许多明清人的笔记中对它都有记载,比如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的《帝京景物略》以及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宸垣识略》等等,故此“跳上白塔”一词才有可能成为流行语,由跳上白塔简化为“跳塔”,这里面的轨迹很清楚。

有朋友要问,即使这座塔很有名,可毕竟在北京,潘金莲可是山东人,山东人怎么会把北京的事物做通行语?我说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从《金瓶梅》中看,当时的山东人确实经常把北京的东西挂在嘴边。比如我们上面引用的潘金莲“跳上白塔”,她紧接这句话就又说了一句话:“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由这看,北京的白塔挂在山东人的嘴边并不稀奇。

有朋友也许还要问,即使山东人爱说这句话,可和丰润有什么关系?潘金莲又不是丰润人。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丰润居民大部分都是明初由山东迁来,山东的语言当然会在丰润扎根。举一个小例子,唐山一带管鼻涕叫“脓(读能)带”,打喷嚏说成“打嚏喷”,在一些研究唐山方言的著作中,都把这两个词汇列为唐山独特土语。可是在《金瓶梅》中,潘金莲就这样说,可见这两个特殊的词汇也来自山东,是当年迁民带过来的。那么我们说在山东流行过的“跳塔”,在丰润保留下来,就不难理解了。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跳蹋坑”完全不可解。把“跳蹋”解作“跳跶”,在字面上虽还说得过去,但是与书中描写情景不合,也是一种误解。正确的解法应是“跳塔”,做发怒、暴怒解。刘姥姥在这里是用很夸张的手法形容女婿寻闲气,说在家里生气没有用。

既然通行本的校注者不懂这个词的正确含义,周汝昌先生校本也没有准确理解,就连《中华大字典》的编著者也没有把这个词的义项注全,就说明这个词的这种义项即愤怒、暴怒,只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中使用,甚或只在丰润使用,而曹雪芹正是在丰润通行义项上使用这个词。仅从这个小小例证来看,我们说刘姥姥是京东人固无疑义,说她是丰润人也非虚言。前些年,丰润评剧团排了一出评剧《刘姥姥》,轰动京城,我在这里为他们寻一个小小的证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