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唐代之谜语

谜史丛谈 作者:刘二安,徐成 校


第四章 唐代之谜语

唐代谜语,种类弥繁,唐李肇《国史补》云:

初,诙谐自贺知章,轻薄自祖咏,诨语自贺兰广、郑涉。近代咏字有萧昕,寓言有李纡,隐语有张著,机警有李舟、张彧,歇后有姚岘、孙叔羽,讹语影带有李直方、独孤申叔,题目人有曹著。(按:李纡,宋王谠《唐语林》引作李纾,应从改。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性放旷,喜谈笑。萧昕,字中明,河南人。李纾,字仲舒,希言少子。《唐书》均有传。祖咏,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曹著有谜一首,详下。)

惜诸家之言,大都散佚,莫由考矣。而当时习尚,动辄以廋词相嘲讽。如:

唐孟棨《本事诗》[1]:则天朝,左司郎中张元一,滑稽善谑。时西戎犯边,则天欲诸武立功,因行封爵,命武懿宗统兵以御之。寇未入塞,懿宗始逾邠郊,畏懦而遁。懿宗短陋,元一嘲之曰:“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高蹁。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则天闻之,初未悟,曰:“懿宗无马邪?何故骑猪?”元一解之曰:“骑猪者,是‘夹豕走’也。”则天乃大笑。懿宗怒曰:“元一夙构,贵欲辱臣。”则天命赋诗与之,懿宗请赋“菶”字。元一立嘲曰:“裹[2]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先作杏子眼孔。”则天大欢,故懿宗不能侵伤。

唐张《朝野佥载》六:秋官侍郎狄仁杰嘲秋官侍郎卢献曰:“足下配馬(马)乃作驢(驴)。”献曰:“中劈明公,乃成二犬。”杰曰:“狄字犬旁火也。”献曰:“犬边有火,乃是煮熟狗。”

又,唐高士廉选其人齿高,有选人自云解嘲谑,士廉时着木履,令嘲之。应声曰:“刺鼻何曾嚏,踏面不知嗔。高生两个齿,自谓得胜人。”士廉笑而引之。

唐高怿[3]《群居解颐》:秘书监贺知章,有高名,告老归吴中。明皇嘉重之,每事优异。将行,泣涕。上问何所欲,曰:“臣有男,未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乡之荣。”上曰:“为道之要莫所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人也,宜名之‘孚’!”再拜而受命焉。久而悟之曰:“上何谑我也。我是吴人,孚乃爪下为子,岂非呼我儿‘爪子’耶?”

《唐书·李藩传》: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唐朱揆《谐噱录》:俗嘲虾蟆云:“一跳八尺,再跳丈六。从春至夏,裸袒相逐。无他取作,掉尾肃肃。”

又,袁利见为性顽犷,方棠谓:“袁生已封‘三鹿郡公’。”盖讥其太麤(粗)疏也。

宋沈作喆《寓简》:贾耽镇滑台时,凿八角井以镇黄河。既成,有父老来观曰:“大好手!但近东、近西、近南、近北。”耽闻之曰:“是言吾井太大也。”父老善为隐语,而贾能辨之,亦奇矣。

其他谜语见于载籍者:

《朝野佥载》五:裴炎为中书令时,徐敬业欲反,令骆宾王画计,取裴炎同起事。宾王足踏壁静思,食顷,乃为谣曰:“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教炎庄上小儿诵之,并都下童子皆唱。

唐郑处诲[4]《明皇杂录》:苏颋聪悟过人,日诵数千言。虽记览如神,而父瓌训励严至。颋才能言,有京兆尹过瓌,命颋咏“尹”字,乃曰:“丑虽有足,甲不全身,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酉阳杂俎》五:天宝末,术士钱知微尝至洛,遂榜天津桥表柱卖卜,一卦帛十匹。历旬,人皆不诣之。一日,有贵公子意其必异,命取帛如数卜焉。钱命蓍布卦成曰:“予筮可期一生,君何戏也!”其人曰:“卜事甚切,先生岂误乎?”钱云:“请为韵语:两头点土,中心虚悬。人足踏跋,不肯下钱。”其人本意,卖天津桥绐之,其精如此。

唐袁郊《甘泽谣》:许云封曰:某任城旧士,多年不归。天宝改元,初生一月,外祖闻某初生,相见甚喜,乃抱诣李白学士,乞撰令名。李公握管醉书其胸前曰:“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外祖辞曰:“本于学士乞名,今不解所书之语。”李公曰:“此即名在其间也。树下人是‘木子’,木子,‘李’字也;不语是‘莫言’,莫言,‘谟’也;好是‘女子’,女子,‘外孙’也;语及日中,是‘言午’,言午,是‘许’也;烟霏谢成宝,是云出封中,乃是‘云封’也。即‘李谟外孙许云封’也。”后遂名之。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后汉太尉许馘[5]庙庙碑,岁久字多磨灭。至开元中,许氏诸孙重刻之,碑阴题八字曰:“谈马砺毕,王田数七。”当时人多不解。徐延休见之曰:“谈马,言午也,言午为‘许’字。砺毕,石卑也,石卑为‘碑’字。王田乃千里,为‘重’字。数七乃六一,为‘立’字。”

宋钱希白《南部[6]新书》丁:黄巢令皮日休作谶辞云:“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巢大怒。盖巢头丑,掠鬓不尽,疑三屈律之言,是其讥也。遂及祸。(按:皮日休入黄巢军,为翰林学士之说,出《该闻录》,《唐书》因之。其实乃小说谬妄之谈耳。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辩之甚详。)

唐段成式《庐陵官下记》:曹著机辩,有客试之,因作谜云:“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著应声曰:“在官地,在私地。”亦作一谜曰:“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走也卧,卧也卧。”客不晓。著曰:“吾谜吞得你谜。”客大惭。

唐冯翊[7]《桂苑丛谈》:太保令狐相绹出镇淮海日,支使班蒙与从事俱游大明寺之西廊,忽睹前壁题云:“一人堂堂,两曜重光。井深尺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欠一边。三梁四柱烈火燃,添却双钩两日全。”诸宾至而顾之,皆莫能辨,独班支使曰:“一人,非‘大’字乎?两曜者,日、月,非‘明’字乎?尺一者,十一寸[8],非‘寺’字乎?点去冰旁,‘水’字也;二人相连,‘天’字也;不欠一边,‘下’字也;三梁四柱烈火燃,‘無(无)’字也;添却双钩两日全,‘比’字也。以此观之,乃非‘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八字乎?”众皆恍然曰:“黄绢之奇智,亦何异哉!”嗟叹弥日。询之老僧,曰:“顷年,有客独游,题之而去,不言姓氏。”

又,乾符末,有客寓止广陵开元寺。因会友,偶云:顷年在京,权寄青龙寺日,见有客尝访寺僧,届宾署属主者,匆遽不暇留连。翌日复至,又遇要地朝客,不得展敬。别时又来,亦阻他事。客怒色,取笔题门而去。词曰:“龛龙东去海,時(时)日隐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僧众皆不能详,独有一沙弥能解之,众问其由,则曰:“龛龙去矣,乃‘合’字也;時(时)日隐西,‘寺’字也;敬文不在,‘苟’字也;碎石入沙,‘卒’字也。此不逊之言,辱吾曹矣。”僧人大悟,追前人,杳无踪由。客云:“沙弥,乃懿皇朝文皓供奉。”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小娥,姓谢氏,豫章人。嫁历阳侠士段居贞。父蓄[9]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河。时小娥年十四矣。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小娥梦父谓曰:“杀我者,車(车)中猴,門(门)東(东)草。”又数日,复梦其夫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李公佐为解之曰:“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且‘車(车)中猴’,‘車(车)’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曰‘車(车)中猴’;‘草’下有‘門(门)’,‘門(门)’中有‘東(东)’,乃‘蘭(兰)’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后果复父夫之仇,得雪冤耻。

唐于逖《闻奇录》:叶简,剡人,善卜筮。凡有盗贼,皆知其姓名,有村人,因失牛,卜之曰:“所占失牛,已被家边载上山,欲知贼姓一斤求,欲知贼名十干[10]头,乃邻人丘甲尔。”又,将橘子合之,令占曰:“圆似珠,色如丹,倘能擘破分吃了,争不惭愧洞庭山。”又,将巾子射覆云:“近来好裹束,各自竞尖新。称无二三两,因何号一斤?”又,将鸡子两个占云:“此物不难知,一雄兼一雌。请将打破看,方晓混沌时。”他皆类此。

附:五代之谜语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钟傅镇江西日,客有以覆射之法求谒。傅以历日包一橘,致袖中,使射之。客口占一歌以揭之云:“太岁头上立,诸神莫敢当。其中有一物,常带洞庭香。”

明郎瑛《七修类稿》、无名氏《千文虎序》:陶谷使于南唐,因书十二字于官舍壁间云:“西川狗,百姓眼,马包儿,御厨饭。”宋齐邱解之:“十二字包四字,云:獨(独)眠孤館(馆)。”(按:清周亮工[11]《字触》引《摭遗》,以为唐州押衙崔庆成事。)

自魏晋以来,声韵之学日昌,是以唐人语言,每多反语。如“宠之”反语为“痴种”(见《朝野佥载》),“任调”反语为“饶甜”,“珍药”反语为“张镒”(均见唐薛用弱《集异记》)。又,《酉阳杂俎》卷八云:“凡人好反语,‘洗白马’,‘泻白米’也。”(按:《太平广记》二百七十九引,作“凡军人好反语”)实开后世切语之端。

至于娼家隐语,呼假母为“爆炭”(见唐孙棨《北里志》),呼天子为“崖公”,以欢喜为“蚬斗”(见唐崔令钦《教坊记》)。释门古今谜字:“争田书员字,焉兜知伯叔,解梦羊负鱼,问入曰下人,塔上书师子”(见《酉阳杂俎续集》卷六《寺塔记》下)。不知何所取义,迨后世行话市语之滥觞欤?(封建时代手工业行会之兴,当与切语有不可分割之联系)

而《酉阳杂俎》卷五云:“张魏公在蜀时,有梵[12]僧难陁,得如幻三昧[13],入水火,贯金石,变化无穷。时时预言人凶衰,皆谜语,事过方晓。”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云:“泽[14]州僧洪密,以禅宗谜语,鼓扇愚俗。”则谜语之为用,抑何广也。

至于唐范摅[15]《云溪[16]友议》之风人体、《杜阳杂编》(上)之谶语、《南部[17]新书》之歇后,等等,也皆谜语之类邪。

校勘记

[1]“《本事诗》”,原作“《本事》诗”。《本事诗》,唐代笔记小说集。

[2]“裹”,原作“裏”。裹头,裹扎头巾。今据中华书局1985年版《朝野佥载》改。

[3]“怿”,原作“泽”。高怿,字文悦,与张荛、许勃号称南山三友。今据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说郛》改。

[4]“诲”,原作“海”。郑处诲,字延美,历任监察御史、拾遗、尚书郎、给事中等职。今据中华书局1994年版《明皇杂录》改。

[5]“馘”,文渊阁四库全书《续后汉书》作“戫”。疑作“戫”是。

[6]“部”,原作“郭”。今据中华书局1958年版《南部新书》改。

[7]“冯翊”,文渊阁四库全书《桂苑丛谈》作“冯翊子”。疑为五代时严子休,冯翊子为其号。

[8]“十一寸”,原作“寸土”。“尺一者”即一尺一,等于“十一寸”,合为“寺”字。今据清乾隆八年《江都县志》、嘉庆十五年《重修扬州府志》、光绪十一年《增修甘泉县志》改。

[9]“蓄”,原作“蒿”。今据1928年版《谜史》改。

[10]“干”,原作“千”。干头,十天干之首为甲。

[11]“周亮工”,原作“周工亮”。周亮工,字元亮,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

[12]“梵”,原作“番”。后面的“难陁”“三昧”均源于梵语,据1919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酉阳杂俎前集》改。

[13]“昧”,原作“味”。三昧,佛教重要修行方法。

[14]“泽”,原作“晖”。泽州,唐州名,治在山西晋城县。今据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北梦琐言》改。

[15]“范摅”,原作“裴臧”。范摅,自号五云溪人、云溪子,晚唐人。

[16]“溪”,原作“汉”。《云溪友议》,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中晚唐杂事,多文人逸事。

[17]同[6]。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