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延安(引言)

亲历延安岁月——延安中央医院的往事 作者:金星 著


延安(引言)

延安宝塔

清朝末年延安府城示意图(折正千绘制,董玉梅提供)

延安是一个城市的名字,它位于陕西省北部曾被称为陕北的地区,这里是广袤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典型的塬、梁、峁等地形。延安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以黄土塬为主。延安位于黄河中游,东经109度28分、北纬36度35分处,海拔1 105~1 167.4米。“延安”一名的本意是延顺安稳,亦有“吉庆逾生、丰颖兼收”之意。延安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有1 300年的历史。据《延安府志》记载,古称有高奴、延州。别名肤施,见于《隋书》,当时的肤施县就设在现在延安城东关一带。肤施城修建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延安郡。唐代设延州和延安郡,宋代升为延安府,是隋唐至北宋初年西北的一个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肤施城当初主要依托清凉山山势而建,建成时面积并不十分大,也就3~5平方公里大小。秦朝以来随着北部战事的扩大和延伸,对肤施城进行了全面扩建,沿清凉山后太和山山势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形成了西连北河川、南邻东河川、北靠太和山势、东出向阳沟口并与东河川水河堤城墙相连的山水屏障,当时有丰林城、延州城、府城、肤施县城和围城五座城池相连,成为史书记载的“五城、三山、二水绕城垣”的风水宝地。明改设延安府,清仍设延安府。

延安府多次被洪水冲毁,城郭逐次缩小,最后一次修建城郭是在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南川河的特大洪水推走了半个延安府城,灾后兴工修筑城郭,不但垫高了内城,还用巨石筑起留存至今的石砌城墙。延安古城墙的地基宽8~10米,深7米,城墙高平均为10米上下,顶宽2~3米,最宽处为7米左右,能容十余人并肩而行。城墙每隔百米建有一个望哨台,面积为6~8平方米,黄土夯实,坚硬无比。南门上方镌刻了一个巨幅匾额,上书“安澜”二字,意在安水镇澜。城墙虽然经过数百年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其形仍清晰可辨,犹如一起伏的长龙,横卧于延安的凤凰山、清凉山、嘉岭山间。延河从西北方流经延安,有西川河注入,在嘉岭山下有南川河注入,形成二水分三山地形,河川、山势的自然屏障构成绵延起伏、山水相连的独特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延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向东北方向流去,直奔延长县天尽头村流入黄河,全长195公里。

延安府(1937年海伦·福斯特摄)

延安南门(1938年吴印咸摄)

早在1925年夏天,省立延安第四中学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展开革命斗争。1935年7月,在青化砭成立延安县;10月19日,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1936年12月16日,国民党东北军撤离延安;12月18日,工农红军进驻延安城。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延安市政府正式成立,直隶于边区政府。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等机构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保安进驻延安,当时的延安城郭四门齐全,东有大东门,也称东胜门(道惠门),东门外曾有瓮城楼。为了城内人到东门外延河取饮用水及蹚水过河方便而修一水门,亦称小东门,康熙年间门匾为“津汤”二字,民国时修建后匾额为“通惠”。南门为顺阳门,北门为安定门。大东门、小东门上都建有城楼。延安城垣南、北城墙紧靠凤凰山,没有西门,就在北城门西角处修一巷道式拱洞,约2米宽,通西沟,叫小西门。过去城里死了人都是从小西门送出的,所以日久习惯称:“小西门,送死人,活人谁敢走西门”。城门里分别有东关、南关、北关,也就是没有西关。小东门有一天主教堂,抗日军政大学设在大东门内。出东门就是延河,河对面是清凉山,解放日报社在山上。出北门向西北大约4公里是王家坪八路军总部,再往上1公里,在一条狭长的山沟里的是杨家岭,沟的两边绿荫满坡,是党中央、中央办公厅所在地。出东门向东北是桥儿沟鲁迅艺术学院、柳树店中国医科大学。南门外是边区政府所在地,直通西安。延安城北安定门有瓮城,门外有一座单洞过水桥,一出北门是联防军司令部。北门外有一个叫兰家坪的地方,有中央组织部、马列学院,也是中央卫生处所在地,中央医院的门诊部也设在这里,再往北走是李家坬村,中央医院就建在这里。中央医院在延安城北门外,延河的西岸,离城十几里路。1945年,在清凉山和宝塔山之间的平地上修建了飞机场,就是把东关尹家沟、绵羊沟一带的延州城的旧城墙拆除,用老城墙的巨块石材铺建飞机场跑道而建成。

宝塔山上的报警钟

嘉岭山是在延安城隔南河之东南方向的山,山上有宝塔,亦称宝塔山。宝塔称岭山寺塔,八角九层高44米的楼阁砖塔,塔壁厚2.17米,建于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宋代重建,金、明修葺,传说建塔的用料都是山羊驮上去的。宝塔旁有一口铁钟,是明代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铸造的洪钟,战争时期曾用钟声作为防空警报。宝塔是延安具有标志性的古建筑,当年日寇飞机轰炸延安,炸弹纷纷落在城内,也没有炸毁嘉岭山上的这座宝塔。宝塔已经成为革命圣地的象征。清凉山是在延安旧城隔延河之东方的一座山,山势高耸陡峻,青峰入云,入夏凉风习习,因而得名清凉山,后山上还有太和道教庙宇,所以又名太和山。凤凰山位于延安城西南,古代又名西山或西岭,是延安群山最高处,海拔1 167.4米。范仲淹戎守延安时,曾在凤凰山上建有镇西楼。凤凰山与清凉山、宝塔山隔河相望,形成“三山对峙,二水环绕”之景观。

当年,钟鼓楼是延安城内最高的建筑物,楼分三层:一层石砌巷道式拱洞,高宽各二丈,南北洞长四丈多,南洞口上有“寨北咽喉”四字,南北大街从此洞通行,东外侧石台阶供攀登。二层系土木结沟,勾檐斗角,四角有风铃。南门额上书“韩范旧治”,室内有木神龛和泥财神,两旁排列着五六尺高的游人名士题咏石碑。室外东悬钟、西架鼓,钟鼓为报时敲用。三层室内供奉“魁星一尊”,门顶悬“关中上游”匾。梯门常年上锁,庶民无缘登高远眺。每年元宵节,钟鼓楼下便是民众赏灯起舞的热闹场所。

延安钟鼓楼(1937年)

宝塔山(当年彩照,李骏提供)

延安城里主要是一条南北大街,在北大街,设有著名的“西北旅馆”,接待往来的革命志士。钟鼓楼下的南大街上商贾店铺遍布街巷,衣食果菜,货连城乡,工匠修造,典当转让,客店货栈,人来车往,非常热闹。

延安是西北黄土高坡上璀璨的一块风水宝地,以山川掌故,期托吉祥。当年毛泽东离开延安时,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说:“陕北是个好地方。”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党中央率全体军民机关撤离。党中央在延安13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集体领导,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性转折,建立了党、政、军、工业、农业、金融、贸易、文化、教育、卫生各个方面的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社会,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造就了一批革命的领导人才,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留下了数以百计的革命旧址,成为现今全国培养青年和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