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编排和结构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修订版) 作者:(德)艾伯华 著


编排和结构

七、编 排

本书不是严格按照阿尔奈提出的模式来编排的。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它们的特点来说,都比较容易地看出,它们是属于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分家。

八、结 构

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是按类型归拢在一起的。因为搜集到的资料还很不完整,所以,往往不能断定某个民间故事是一个独立的类型,还是仅仅是一个变体。因此,我首先列出一系列类型,然后再将它们慢慢固定下来。有时一些民间故事归纳成为一个类型,后来,这个类型也可能分解成了若干个类型。这在本书收集的资料中暂时还反映不出来。

然而,把许多类型现在加以合并,或者以后加以合并,这对中国这种特殊的情况来说也并非是值得提倡的。如果过分地合并,那就将会证明所有的类型对全中国都是适用的了,地区性的差别就会完全消失。那样说来,民间故事资料对比较文化学来说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比较文化学的任务就是要仔细研究中国的各种特定文化,这恰好取决于那些细微的差别,而过于概括就会看不到这些细微的差别。

九、用 法

每种类型都注明了我所能掌握的出处。其详细说明见所附书目。接着是关于这个类型在每个故事中变异情况的概述。当然,这些说明也可以没有,或者很简略,但在涉及中国民间故事时,这些说明对编辑和文化研究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说明常常给他们提供宝贵的提示。此外,因为只有为数不多的民间故事研究者能看懂中文,所以详细一点总比过于简略要好。通过“工匠的绝招”和“山神”这两个最好的类型,人们从这类概述中可以看出,这样的类型在一个很小的地区内能有多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样的变异情况,得出比较普遍的结论来。在征引出处和说明变异情况时,一律按省和县,有时也按市或地区注明来源。关于流传情况,凡是目前能说得出来的内容都会在下一类型开始之前给予阐述。关于民间故事的历史,也会在“历史渊源”中给予说明。在“综论”中对这一类型作出概括性的说明。如果综论本身已经非常详细的话,那么,在出处一览表中就没有必要再把所有出处一一列出了,而应考虑到综论中已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比较一般性的注释,在这些带有地方性的特殊章节中就省略了,同样,“参阅”注释也免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