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说新语》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小说戏曲卷 作者:陈引驰,周兴陆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宗室刘义庆主持编撰的一部小说集。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开国初,袭封为临川王。后任尚书左仆射、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官职。他谨小慎微,不露犄角,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编撰有《徐州先贤传》十卷、《集林》二百卷、《世说新语》十卷、《幽明录》三十卷等。《世说新语》一书,编撰东汉后期至东晋末年上层名士的清言玄谈和逸闻轶事,展现魏晋士人的精神世界,是魏晋文士风流人生的艺术画卷,简远有味,玄淡传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此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门,体现了编选者立基于儒家思想,重建儒家伦理价值观的用意。梁代刘峻(462—521,字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征引典赡广博,义例谨严,所引书近五百种,魏晋宋齐时期大量文献赖以传世,与裴松之注《三国志》、郦道元注《水经》、李善注《文选》相并称,是后代文献考据辑佚的渊薮。唐修《晋书》多撷采《世说新语》和刘孝标注的文字。《世说新语》是早期笔记小说的代表。《隋书·经籍志》著录《世说》入子部“小说家”类。后世多有仿作,乃至出现了“世说”体的著述。今通行有周兴陆辑著《世说新语汇校汇注汇评》。

荀巨伯

【解题】 这一则选自《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远道去看望生重病的友人,恰值胡贼攻入郡县,友人劝他尽快离去。危难时刻,荀巨伯不但不忍相弃,而且面对贼人相逼,愿意以身自代,最终以凛然的义气折服了贼人,一郡获全。朋友之交以信义为重,特别是患难见真情。荀巨伯在临难之际肯舍身以代友,可谓信义诚笃,义薄云天。此故事可与“山阳死友”并传。为义之效,可谓大矣!甚至可以唤起已经昏暗泯灭的良心,“胡贼”被荀巨伯的义举所感动而旋军,可谓“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也是可敬的。荀巨伯的高义,自当列入“德行”门,“胡贼”知耻而改过自新,同样也不愧入选“德行”门。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1],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新亭泪

【解题】 这一则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公元四世纪初,赵汉刘聪掳去晋怀帝、愍帝,西晋灭亡。中原贵族纷纷过江南下,拥立琅琊王司马睿即帝位,史称东晋。在西晋时,贵族名士经常在洛河之滨宴饮;过江后,诸名士经常在良辰吉日宴饮于长江边上的新亭。一次,酒过半酣,周酣发出“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感叹神州陆沉,山河变易,诸名士闻之也伤心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愀然变色,严肃地激励大家,丈夫须大有为于时务,当齐心合力,为朝廷效劳,立志恢复中原,怎能如楚囚相对!这一幕场景,鲜明对比,显现出周与王导不同的性格和抱负。史载周清正廉洁、直言敢谏,但颇以酒失,甚至因沉湎于饮酒而遭到弹劾。过江之后,他感伤山河沦落,意志颓唐。王导则不一样,心系王室,积极作为,志在恢复。他官居宰辅,从兄王敦拥兵重镇,有“王与马,共天下”之势。他励精图治,采取清净安绥的措施,安抚中原南下的贵族和江东大姓,辅佐元帝、明帝、成帝,稳定了东晋的根基,史称晋中兴之功,王导实居其首。后世文人每当遭遇家国危难、山河易主之时,就想到这则故事,“新亭泪”也因而成了一个典故,借指亡国之痛。如南宋陆游《追感往事之五》:“不望夷吾在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温峤曾称赞王导是江左的管仲)明清之际,夏完淳《大哀赋》曰:“楚囚无新亭之泪,《越绝》非石室之音。”近代诗人柳亚子《三月二十六日夜集双清阁》:“新亭对泣惭名士,悄喜娇雏脸晕酡。”

过江诸人[3],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4],藉卉饮宴[5]。(《丹阳记》曰:“新亭,吴旧立,先基崩沦。隆安中,丹阳尹司马恢之徙创今地[6]。”)周侯(也。)中坐而叹曰[7]:“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导也。)愀然变色曰[8]:“当共勠力王室[9],克复神州[10],何至作楚囚相对?”(《春秋传》曰:“楚伐郑,诸侯救之。郑执郧公钟仪献晋,景公观军府,见而问之曰:‘南冠而絷者为谁?’[11]有司对曰:‘楚囚也。’使税之[12]。问其族,对曰:‘伶人也。’‘能为乐乎?’曰:‘先父之职,敢有二事。’[13]与之琴,操南音。范文子曰:‘楚囚,君子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君盍归之?以合晋、楚之成。’”[14]

郗超论谢玄

【解题】 这一则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故事发生在孝武太元二年(377)前,时北方前秦君主苻坚多次率军南下,大有一举消灭东晋之势。大敌当头,东晋朝廷商议派遣谢玄北讨苻坚,但也多有反对的声音。只有郗超站出来支持谢玄,认为任用谢玄,大事必成。因为过去郗超与谢玄一起在桓温幕府任职,他发现谢玄用人能各尽其才,大小事情都得到妥善处置,以此推断谢玄堪当北伐的重任。本来,郗超与谢玄关系并不好,甚至还有难以化解的怨隙,但这时他不是依据自己的爱憎来评判人,而是搁置个人的恩怨,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危,不以憎匿善。《左传》记载晋国大夫祁奚“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礼记·曲礼》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这个为人的要求,郗超是做到了。后来谢玄果然不负所望,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训练出一支精锐的“北府兵”,多次打败南下的前秦军队。太元八年(383)谢玄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补叙这一结果,从而证明郗超识鉴之超卓,有“先觉”之明。

郗超与谢玄不善[15]。苻坚将问晋鼎[16],既已狼噬梁、岐[17],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18]。唯超曰:“是必济事[19]。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20],见使才皆尽[21],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22]。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23]。”元功既举[24],时人咸叹超之先觉[25],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26]。(《中兴书》曰:“于时氐贼强盛,朝议求文武良将可镇靖北方者。卫大将军安曰[27]:‘唯兄子玄可任此事。’[28]中书郎郗超闻而叹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其举。’”)

吴郡卒

【解题】 这一则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故事具有戏剧性。咸和二年(327),苏峻以讨伐庾亮为名叛逆作乱,进犯建康,庾亮兄弟仓皇奔逃。苏峻遣军攻打时为吴郡内史的庾冰,庾冰在逃往会稽途中遭遇这一段惊险故事。庾冰逃亡时,“民吏皆去”,只郡中一个役卒以小船载庾冰出钱塘江口,用芦苇掩盖小船,把庾冰藏在里面。这时苏峻悬赏捉拿庾冰,到处搜检,形势急迫。役卒则若无其事地把小船停在洲渚,去市上买酒喝得大醉。回来后还用船桨指着小船说,庾冰就在这里。庾冰大为惶恐,搜捕的人则以为是醉汉在诓骗他们,就这样庾冰躲过一劫。后来庾冰要报答役卒,役卒不需要官爵,只愿余生有足够的酒喝就满足了。这位役卒不仅忠义有智略,他知足安分的识见、旷达超然的人生意趣,尤高人百倍,做到了《庄子·达生》所谓“弃世则无累”。《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些品行卓异的“小人物”,没有留下姓名。他们本来就不是沾沾利名之辈,没有传名后世的念头。

苏峻乱,诸庾逃散[29]。庾冰时为吴郡[30],单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31],蘧篨覆之[32]。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检甚急[33]。卒舍船市渚[34],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35],谓卒狂醉,都不复疑。自送过浙江,寄山阴魏家[36],得免。后事平,冰欲报卒,适其所愿[37]。卒曰:“出自厮下,不愿名器[38]。少苦执鞭[39],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余年,毕矣[40],无所复须。”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41]

雪夜访戴

【解题】 这一则选自《世说新语·任诞》。魏晋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摆脱外在礼法的束缚,狂放不羁,率性而言,任情而动。四望皎然的夜雪,引动了王徽之的诗酒雅兴。他吟咏左思“丘中有鸣琴”的诗句,想到了隐居剡溪的戴逵,于是雪夜访戴,然又造门不前而返。正如他自己所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完全是依凭一时的兴致,胸次洒落,了无执着,既无目的,也不须结果。魏晋名士的这种“傲达”风度,为后世文人所流连咏叹,遂成佳话。宋人曾几《访戴》诗云:“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凌濛初批《世说》云:“读此,每令人飘飘欲飞。”但事实上,东晋王谢子弟所谓名士,与“正始名士”“竹林七贤”已大有不同。何法盛《中兴书》说王徽之“卓荦不羁,欲为傲达”,一个“欲”字就揭穿了他的矫揉造作。王徽之与戴逵品性迥然有异。《晋书》本传称戴逵性高洁,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王徽之性格放诞,放纵于声色,有才能,但不堪世事,且品行污秽,当时就有不少人看不起他。戴逵曾撰文说:“放者似达,所以乱道。”指的就是王徽之之流。雪夜访友,如果二人相见了,不知有几许的唐突、尴尬和败兴。

王子猷居山阴[42],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43]。(《中兴书》曰:“徽之任性放达,弃官东归,居山阴也。”左诗曰:“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44]。岩穴无结构[45],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忽忆戴安道[46],时戴在剡[47],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48],造门不前而返[49]。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韩寿

【解题】 这一则选自《世说新语·惑溺》,记载官宦人家儿女私情相悦的故事。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门风非常重要。贾充发现女儿贾午与韩寿私通,事已无可挽回,只能“秘之”而成就这段姻缘。贾午后来弄权乱国,终与韩寿等皆伏诛。其实从这则故事的第一句“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来看,贾充已是冶容诲淫,招致祸端。对于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刘孝标提出质疑,引用《晋诸公赞》文字说韩寿“敦家风,性忠厚”,不会发生这种事;又引《郭子》,把这桩污事算到“子女秽行”的陈骞身上,谓陈骞女与韩寿私通。唐修《晋书》采纳了《世说新语》的说法。“韩寿偷香”这段佳话后世文人屡屡行诸笔端,成为一个典故。如李商隐《无题》:“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欧阳修《望江南》:“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戏曲《西厢记》也含有这个故事的元素。而明人陆采的传奇《怀香记》就是演绎“韩寿偷香”的故事。

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50]。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51],见寿,说之[52]。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53]。及期往宿。寿蹻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晋诸公赞》曰:“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曾祖暨,魏司徒,有高行。”寿敦家风,性忠厚,岂有若斯之事?诸书无闻,唯见《世说》,自未可信。)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54],说畅有异于常[55]。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十洲记》曰:“汉武帝时,西域月氏国王遣使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烧之,芳气经三月不歇。”盖此香也。)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56],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急峻,何由得尔?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使反曰:“其馀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57],以女妻寿。(《郭子》谓与韩寿通者,乃是陈骞女,即以妻寿,未婚而女亡。寿因娶贾氏,故世因传是充女。)

周兴陆辑著《世说新语汇校汇注汇评》,凤凰出版社2017年版。


[1] 败义:舍弃信义。

[2] 委:放弃,丢弃。

[3] 过江:晋朝起初建都洛阳,后为汉赵刘聪所灭,海内大乱,独江东稍微安定。琅琊王司马睿收英俊,图兴复,一时中原大族名士皆过江归之,司马睿后即位于建康,是为元帝,史称东晋。

[4] 新亭:旧址在丹阳郡江宁县南十里,在长江边,是建康城的西南要塞。

[5] 藉:荐。卉:草。坐在草地上,状甚闲豫。

[6] 司马恢之:字季明,谯王司马恬之子,官骠骑司马、丹阳尹,为桓玄所害。

[7] 周侯:周,袭父爵为武城侯。周(yǐ)(269—322),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官至尚书左仆射。王敦之乱时被王敦杀害。中坐:犹中觞,酒半。

[8] 王丞相:王导(276—339),字茂弘,小名阿龙,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时著名政治家。晋室东渡时,他拥立元帝,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稳定朝廷局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9] 勠力:协力,通力合作。

[10] 神州:中国。此特指长安、洛阳。

[11] 南冠:楚冠也。

[12] 税:同“脱”,解,释放。

[13] 敢有二事:言岂敢学他事。

[14] “郑执郧公钟仪”事,在《左传·成公七年》;“景公观军府,见而问之”事,在《左传·成公九年》。

[15] 不善:犹言关系不好,有仇恨。郗超(336—378):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今属山东)人,东晋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官至散骑常侍。谢玄(343—388):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之侄。东晋著名军事家,指挥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郗超自认为其父郗愔位遇应该在谢安之上,但谢安掌握机权,郗愔外任辗转,故而常愤悒形于辞色,二人有隙。

[16] 问鼎:企图夺天子之位,这里指将灭晋。苻坚(338—385):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苻坚于晋太元八年(383)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但最终大败而归,史称“淝水之战”。

[17] “既已”句: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冬,苻坚攻陷梁州、益州。或谓“岐”字乃“益”字之误。

[18] 异同之论:意偏于“异”,指多有不赞同朝廷的议论。

[19] 济事:即成事。

[20] “吾昔”句:哀帝兴宁元年(363)五月,征西大将军桓温以郗超为参军,以谢玄为掾,故而同在桓温府。

[21] “见使才”句:言见谢玄之使用人才皆尽其能。

[22] 履屐:喻小事。

[23] 容:或许,表示推测语气。

[24] 元:首。元功:大功。举:成全,实现。孝武太元二年(377)冬十月,谢玄为兖州刺史、广陵相,监江北诸军,后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率领北府兵大败前秦大军。

[25] 先觉:识鉴超卓。

[26] 爱憎:偏义复词,偏重于“憎”,谓郗超不以憎匿善。

[27] 卫大将军安:太元五年(380)五月,谢安被任命为卫将军。

[28] 兄子玄:谢玄父亲谢奕乃谢安长兄,谢玄是谢安侄子。

[29] 苏峻(?—328):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人。西晋末年,曾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兰陵相。永昌元年(322),江州牧王敦谋反,苏峻奉诏征讨,破王敦军后,被晋成帝母舅、时官为太尉、把持朝政的庾亮解除兵权。咸和二年(327),苏峻以讨庾亮为名,起兵造反,攻入建康。庾亮、庾翼、庾冰等外戚向南奔逃。苏峻之乱后被温峤、陶侃平定。

[30] 庾冰:字季坚,庾亮弟。为吴郡:庾冰当时为吴郡内史。

[31] 郡卒:郡府差役。钱塘口:钱塘江口。

[32] 蘧篨:竹席、芦席之类。

[33] 属:同“嘱”。

[34] 市渚:去小洲上买东西。渚,水中小洲。

[35] 监司:搜捕的人。

[36] 山阴:在会稽山北,今浙江绍兴。

[37] 适:适应,满足。

[38] 厮下:地位卑微的仆役。名器:名,官位。器,车服仪制。

[39] 少(shào):早,犹言“自早年”。执鞭:贱役。

[40] 其:卒自称。此句谓余生有足够的酒喝,就满足了。

[41] 达生:本是《庄子》之一篇,其中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后指旷达超然,通达生命之道。

[42] 王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山阴,在会稽上之北,属会稽郡。

[43]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招隐》诗中有“白雪停阴冈”之句,因此王子猷咏此诗。

[44] “荒途”句:言荒废之途难以践足,古今皆然。比喻在浊世中难有作为。

[45] 结构:犹屋宇。

[46] “忽忆”句:因左思诗中有“丘中有鸣琴”句,戴安道善弹琴,故忽忆之。戴逵(326—396):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终生不仕,隐居会稽剡县。工于书法绘画,能弹琴。

[47] 剡:剡溪,在浙江嵊州南。

[48] 宿:一夜。

[49] 造:到。

[50] 贾充(217—282):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与晋帝室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掾,佐吏,官署属员。贾充为司空,召韩寿为司空掾。

[51] 青琐:以青漆饰窗。富贵豪奢人家才有。贾充有二女,姊字南风,即惠帝后;此女是贾午。

[52] 说:同“悦”。

[53] 音问:音讯,消息。

[54] 拂拭:打扮。

[55] 说:同“悦”。说畅:欢悦舒畅。

[56] 武帝:晋武帝。陈骞:字休渊,仕晋官至大司马。晋武帝时,贾充与陈骞等并为心膂。

[57] 秘之:隐瞒此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