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吴均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小说戏曲卷 作者:陈引驰,周兴陆


吴均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出身贫寒,却好学而有才气,梁武帝天监二年(503),柳恽为吴兴刺史,征召吴均为郡主簿,二人常常相互赋诗。后吴均受到建安王萧伟的器重,被召为记室,掌管文翰。几年后,柳恽又将其推荐给梁武帝,吴均深受赏识,官至奉朝请。吴均工诗文,他的作品曾被同时代的文人争相效仿,号“吴均体”。他也精通史学,曾上表请求撰写《齐书》却未获批准,便私撰《齐春秋》,结果被武帝下令焚毁,后又注范晔的《后汉书》。吴均著述颇丰,惜今多已亡佚。南朝宋时,东阳无疑曾撰有小说《齐谐记》,吴均仿照他的体例,编纂了《续齐谐记》一卷。其取材部分辑自旧集,并吸收了不少民间故事,内容奇诡而富有想象力。今本仅存十七条,多被后世话本小说及传奇引为素材,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阳羡书生

【解题】 中国有信仰巫术的传统,秦汉时期神仙之说非常盛行,东汉末年又出现许多鬼怪信仰,加上佛教传入中国,致使魏晋至隋唐时期,出现大量谈论鬼神、描述灵异事件的小说。这些小说既有出自佛道教徒之手的,也有出自文人之手的。文人笔下的这些神怪故事,往往简洁生动,富有文采。《阳羡书生》是《续齐谐记》中最为“奇诡”的一则。该则记述了担鹅人许彦路上遇到一位书生,书生不仅要求坐到鹅笼中与其同行,而且还在休息时从嘴里吐出美味佳肴和一位年轻女子,随后又发生了女子吐出一男子、而后男子又复吐出一女子、最终在书生醒来前所有人又依次回到腹中等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颇具想象力。实际上这种故事结构并非出自中国,而是带有明显的佛教转世意味。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佛经《旧杂譬喻经》里便记载了僧人梵志吐出一个壶,壶中藏有一女一男、而女子腹中又藏有男子这样类似的情节;《观佛三昧海经》也有菩萨入毛中,而“菩萨不小,毛亦不大”这一与“入鹅笼”相类似的表述,晋代的《灵鬼志》也写了人入笼中而笼大小不变的异事,但主人公是外国来的“道人”。魏晋以来,伴随着佛教文献的大量翻译,佛经中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故事经过吴均等文人的改编后逐渐变得“本土化”,主人公自然也变成了中国书生。这则故事经过整合加工后,结构变得更加曲折诡异,而语言却简洁凝练,寥寥数语便叙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故事,隐喻世间诸相、男女情欲本为虚幻,具有一定的警世意味。

阳羡许彦[1],于绥安山行[2],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3]。”彦曰:“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4],奁子中具诸肴馔,珍羞方丈[5]。其器皿皆铜物,气味香旨,世所罕见。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6],今欲暂邀之。”彦曰:“善。”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殊绝[7],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妻,而实怀怨。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书生既眠,暂唤之,君幸勿言。”彦曰:“善。”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颖悟可爱[8],乃与彦叙寒温[9]。书生卧欲觉,女子口吐一锦行障[10],遮书生。书生乃留女子共卧。男子谓彦曰:“此女子虽有心,情亦不甚[11],向复窃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彦曰:“善。”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妇人,年可二十许,共酌,戏谈甚久。闻书生动声,男子曰:“二人眠已觉。”因取所吐女人,还内口中。须臾,书生处女乃出,谓彦曰:“书生欲起。”乃吞向男子,独对彦坐。然后书生起,谓彦曰:“暂眠遂久,君独坐,当悒悒邪[12]?日又晚,当与君别。”遂吞其女子,诸器皿悉内口中。留大铜盘,可二尺广,与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彦大元中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13]。散看其铭题,云是永平三年作[14]

《续齐谐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1] 阳羡:秦所置县,在今江苏宜兴。

[2] 绥安:在今湖北仙桃。

[3] 薄设:摆上简略的酒宴。薄,自谦之意。

[4] 奁子:盒子。

[5] 珍羞方丈:指美食摆在席上,占去一丈的面积,形容美食多。羞,同“馐”。

[6] 将:携带。

[7] 殊绝:超出众人。

[8] 颖悟:聪明。

[9] 寒温:寒暄。

[10] 行障:魏晋人出行时携带的屏风。

[11] 不甚:不好,不专一。

[12] 悒悒:闷闷不乐的样子。

[13] 饷:赠送。

[14]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永平为东汉明帝刘庄的年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