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礼仪之于少年

兴稼细语(增订版) 作者:蔡铭泽 著


礼仪之于少年

每天清晨,早起运动,必从小学门前经过。但见队列齐整,彩旗招展,歌声嘹亮,誓言铿锵。不问可知,学校正在按例举行升旗及训导仪式也。仪式之内容,约略可分为升国旗、唱国歌,及校长训话之类。至于校长训话之内容,亦毫无例外地是些宣讲大好形势、传达上级指示、表扬先进典型、批评落后分子之类的大话、套话、假话和空话。间或有领导光临或老板赞助,此类仪式则更显张扬。主席台上,官分高低,人论贵贱,座列有序,赞誉有加。这是某某官,那是某某长,还有某某大老板。更有一班礼仪小姐,裙衫华丽、皓齿明眸、玉臂晶莹、亭亭玉立、笑靥如花。活生生一幅成人现实社会钱权交易、名利显摆与色相引诱的活剧上演于这庄严的礼仪之上,印入了那纯净的少年脑海之中。

礼仪之于少年,其影响如此之大,不可不深究也。夫礼者,履也,所以事鬼神而致福祉也。仪者,式也、刑也,所以齐法度而一言行也。古人蒙昧,每逢大事,必执礼器以事鬼神。其目的在于通过祭祀鬼神的仪式来维系和巩固血缘宗法制度之统治。由此可见,所谓礼仪者实乃统治者为维护与巩固特定的社会秩序而因袭或创设的道德规范及相应的礼节与仪式之指称也。

中华古国,宗法久远,帝制悠长,号为礼仪之邦。各种礼仪,种类繁多,内容广泛,形式复杂,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人生成长之过程而言,出生即有满月礼,稍后又有入学礼、成人礼、结婚礼、寿诞礼,及至寿终正寝,还有丧葬之礼。从社会管理之角度而言,入朝有觐见礼,工程有奠基礼与落成礼,征伐有誓师礼与凯旋礼,入会结社亦有宣誓礼,甚至政治学习还有所谓“雷打不动”的开会礼。由此可见,人之出生入死无不有礼仪之相随,事之衣食住行无不有礼仪之笼罩。礼仪哉礼仪哉,其功用广大如此,岂不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礼仪之所以能发挥如此重要之影响,主要在于它利用宗教形式与民族习俗将其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进而由此规制人们的行为方式。于是,各类礼仪便有了塑造人物之性格、增强社会之认同,与维持管理秩序之功能。大而言之,礼仪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小而言之,礼仪可以“立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然而,欲礼仪真正发挥作用,必先使其形式与内容均符合人民大众之需要,使其与社会风尚高度契合。尤为切要者,凡属礼仪,必定庄严圣洁,因而其主持之人必须心地纯正、道德高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唯其如此,礼仪方能愉悦耳目,抚慰心灵,化为行动。否则,倘若礼仪仅为一时之需,应景而作,则其必定内容荒谬,形式怪诞。加之主持者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则此类礼仪非但毫无教化少年之益,实有污损纯真心灵之害。因是之故,处此社会风尚礼崩乐坏而见利忘义之际,各类纷繁复杂之礼仪多不如少,有不如无。此何故?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原载《东江时报》,2009年1月10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