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丕

汉魏六朝诗文赋 作者:程怡


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之次子。建安十六年为魏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公元220年代汉即帝位。即位后,施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利国与民;但同时他向豪强大族让步,立“九品中正法”,确立了遗害甚远的士族门阀统治。

曹丕有文才,所著《典论·论文》是现存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其《燕歌行》亦为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他的诗赋共百余篇,现存完整的诗歌约四十首,黄节《魏文帝诗注》是较好的注本。另有辑本《魏文帝集》二卷。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494]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495]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496]寄他方?贱妾茕茕[497]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498],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499]夜未央[500]。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501]

说明

本篇属《相和歌·平调曲》,歌行前冠以地名,本来是突出其乐调的地方特点,后来作者便多利用其既成风格,来表现各地的风土人情,“燕”为北方的边地,征战不休,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本篇亦是言情之作,写一妇人怀念羁旅在外的丈夫。“念君”二句,想象丈夫也同时思恋着她和故乡。而后,情致委婉地倾诉自己的思念与寂寞。结尾从牛郎织女的无奈联想到人生的不得已。“尔独何辜限河梁”,真是把万般愁绪、万分委屈化作一哀婉的问号,留给不眠的漫漫长夜,也留给了后世的我们。

此诗为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最完整的七言诗,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是一首音调流转、情致绵邈的歌。

集评

(梁)刘勰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

——《文心雕龙·才略》

(梁)钟嵘曰: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而乏新奇。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瞻可玩,始见其工矣。

——《诗品》

(唐)吴竞曰:右晋乐奏魏文帝《秋风萧瑟天气凉》、《别日何易会日难》二篇,言时序迁换,而行役不归,佳人怨旷,无所诉也。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元)刘履曰:赋而兼比也。……此妇人思其君子远行不归之词,岂帝为中郎将时,北征在外,代述闺中之意而作欤?然不可考矣。其曰“慊慊思归”者,意其必然之词;“何为淹留”者,又怪而问之之词也。忧来而不敢忘,微吟而不能长,则可见其情义之正,词气之柔。至如牵牛织女而下,因赋所见而反以自况,含蓄无穷之思焉。

——《选诗补注》卷二

(明)王世贞云:子桓小藻,自是乐府本色。

——《艺苑卮言》

(明)徐祯卿云:曹丕质近美媛。又云:七言始起,咸曰“柏梁”,然宁戚扣牛,已肇南山之篇矣。其为则也,声长字纵,易以成文。故蕴气雕词,与五言略异。要而论之;《沧浪》擅其奇,《燕歌》开其靡。

——《谈艺录》

(明)钟惺云:文帝诗便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士气,不及老瞒远矣。然其风雅蕴藉,又非六朝人主所及。又曰:“忧来思君不敢忘”,“不敢忘”三字,性情甚正。“短歌微吟不能长”:深情苦态只此七字。“尔独何辜限河梁”,“尔独何辜”四字问得妙,如见其面语。

——《古诗归》

(明)谭元春云:此歌中极和稳者,诵之不厌,可见好奇人亦有公道也。

——《古诗归》

(明)陆时雍曰:子桓逸而近风。又曰:优柔和美,读之齿犹余芬。昔人谓质如美媛,信然。又评之曰:婉转摧藏,一言一绪,居然汉始之音。又云:“忧来思君不敢忘,何言之拳拳。”

——《古诗镜》

(明)胡应麟曰:句格纵横,节奏缜密,殊有人主气象。高古不如魏武,宏赡不及陈思。而斟酌二者,政得其中。又评曰: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诗薮》

(明)孙鑛云:句句锤炼无渣滓,真是精绝。又云:七言古前罕有,至此始畅,比《四愁》风度更长。然每句押韵,却是《柏梁》体,而格调仍是乐府,与唐人歌行固自不同。

——《文选集评》

(清)王夫之云: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又云:从“明月皎皎”入第七解,一经酣适,殆天授,非人力。

——《船山古诗评选》

(清)陈祚明曰:子桓笔姿轻俊,能转能藏,是其所优。转则变宕不恒,藏则含蕴无尽,其源出于十九首,淡逸处弥佳,乐府雄壮之调,非其本长。……至于丰神婉合,掩映多姿,亦觉擅独造之胜。魏文帝诗如西子捧心,俛首不言,而回眸动盼,无非可怜之绪。倾国倾城,在绝世佳人本无意动人,人自不能定情耳。

——《采菽堂古诗选》卷五

(清)吴淇云:“天气凉”,即《月令》所云凉风至也。“草木摇落”,即《月令》所云草木黄落也;“露为霜”,即《月令》所云白露降也;“燕辞归”,即《月令》所云玄鸟归也。“雁南翔”,即《月令》所云鸿雁来也。连用《月令》五事,不见堆砌之痕。歌不能长者,为琴所限也。清商节极短促,音极纤微,故云“不能长”也。又云: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

——《六朝选诗定论》

(清)朱嘉徵云:魏诗七言创体也,声情摇曳,不能方其思境起止,此《国风》之正。

——《汉魏乐府广序》

(清)何焯云:《秋风》之变,七言之祖。

——《义门读书记》

(清)沈德潜曰: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又曰:和柔巽顺之意,读之油然相感,节奏之妙,不可思议。句句用韵,掩抑徘徊。“短歌微吟不能长”恰似自言其诗。

——《古诗源》

(清)王尧衢云:魏文代为北征者之妇思征夫而作。妇人感时物以起兴,言霜木飞落,鸟亦知归,独我君子客游不返,令我思之肠断。又代为我君子度其客中必至之情,则必慊慊思归也,必一恋故乡也,而何为淹滞他方,使妾茕茕独守者。其归与否,谅非君所得专,是以使我忧之甚,而泪下沾衣,即欲解忧乎,乃抚琴而秋声发悲,短歌而吟声难续。又视此明月照床,清秋长夜,皆伤心之候也。柔肠婉转,仰瞩双星而问之曰:“尔之遥遥相望也,又独何辜而限于河之无梁乎?”此诗情词悱恻,为叠韵歌行之祖。

——《古唐诗合解》

(清)张玉榖曰:然就双星限河遥望,为之代惜何辜。以赋寓比,阕然收住,竟不兜转怀人本旨,而彼己恰已双收。用笔入化。此仿《柏梁》句句用韵,而一气卷舒者,创体也。

——《古诗赏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