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古代史北宋文人与党争:中国士大夫群体研究之一

北宋文人与党争:中国士大夫群体研究之一

北宋文人与党争:中国士大夫群体研究之一

定 价:¥29.80

作 者: 沈松勤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古代史

ISBN: 9787010029238 出版时间: 1998-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381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士大夫群体研究''''之一种。由于宋代的官僚制度的原因,宋代文人的地位较高,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政治生活的黄金时期,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而北宋的政治特点以积弱积贫、党争频繁为主要特点,自从范仲淹以后,北宋的著名文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党争漩涡,政治风波影响、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与研究了北宋的党争,以及对文人士大夫的深刻影响,是从另一角度研究北宋文人的成功著作。

作者简介

  沈松勤,1957年生于浙江省长兴县,1998年杭州大学博士。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兼任浙江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代表论著:①《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②《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③《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④《北宋党争与“荆公体”》,《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研究方向:①唐宋文学;②宋代文化。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积弊与救弊:北宋党争的历史背景与主体精神
第一节 北宋的统治政策与积贫积弱的窘况
第二节 “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的精神与实践
一 从太宗中后期通变救弊之思的萌芽到仁宗时期的变革实践庆历新政
二 从庆历以后通变救弊思潮的日益高涨到熙宁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第三节 熙宁新旧党争的焦点与实质
一 三司与制置三司条例司之争及其实质
二 兼并与摧制兼并之争及其实质
第二章 君子小人之辨:北宋党争的理论依据与主体性格
第一节 君子小人之辨与朋党论
……
第二节 君子小人之辨与党同伐异的主体性格
第三节 党同伐异的主体性格与“一二大臣所学不同”
第三章 台谏制度与台谏势力:北宋党争的催化剂
第一节 北宋台谏的新特点与政治品格
第二节 台谏势力在党争中的催化作用
第四章 北宋党争的特点与文人和文化的命运
第一节 兴治文字狱:以“文字”排击异党
第二节 党禁与文禁:因排击异党而禁毁“文字”
第五章 北宋党争与文人的分野
第一节 王安石与新党文人群
第二节 苏轼与“苏门诸子”
第三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人群
第六章 北宋党争与文人的分野
第一节 王安石与新党文人群
第二节 苏轼与“苏门诸子”
第三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人群
第六章 北宋党争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第一节 熙、丰政见之争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第二节 元祐气之争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第三节 “绍述”党锢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后记
引用书目
重印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