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利器:非货币性薪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激励利器:非货币性薪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激励利器:非货币性薪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定 价:¥46.00

作 者: 黄顺春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4195514 出版时间: 2018-06-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科技新技术、经济新常态、社会新现象……这些变革要求我们的管理有相应的回应,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种变化势必会传导到组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要求我们的管理者给予足够重视并能在管理观念、思维、技能、实践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革,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管理顺应新的形势并保持持续的竞争力。科技和管理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上的作用应该说同等重要,不分轩轾,犹如车子前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美国人自己认为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第1经济强国,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本人也在多种场合表达过一个观点:如果说中国的许多企业和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有差距,如果说内陆地区的企业与沿海发达省份的企业有差距,这种差距更多是管理的差距,而不是设备设施等的差距,因为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财富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积累,购买先进的设施设备,对很多企业来说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有一次到一个家具企业去评审某市市长质量奖,该企业给了我们评审组很大的震撼。该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耗费巨资建了一条无尘家具生产线,成了当地家具产业集群的样板,省委书记、省长先后到过该企业视察。但该企业的管理却根本无法与如此先进的设施匹配。笔者认为,作为企业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自己要练好内功,夯实管理基础。这好比政府可以用飞机把一个人送到西藏拉萨,但如果这个人自己身体素质不行的话,他在拉萨也待不住,强行要待的话,结果只会是身体更加不适难受甚至生病,越待越麻烦。经营企业的道理是一样的,企业内部管理素质不提升,就是有外面的包括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恐怕也是枉然。创新理论表明管理的创新有时比单纯技术的创新更具有挑战性,甚至可以说有时管理创新对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更重要。马云讲过一个例子。有次马云到世界篮球协会,协会的人跟他讲了一件挺逗的事情。开始篮球比赛是一个筐,球扔进去以后,马上要有人搬梯子往那一放,把球拿下来,比赛才能继续。然后,过了很多年,有人说把那个筐的底给剪了不就行了嘛。马云感慨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技术创新。可见,有时技术创新没那么复杂。但是,从管理的视角,敢于把底剪掉,形成制度,真正推动进步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技术创新(剪底)有时并不难,但管理创新(形成新的制度)就非常不容易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诸多职能领域中基础却具挑战性的领域,也是有价值的领域。记得父亲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能不能进步,要看他跟谁,一个人有了进步后,能不能有更大的进步,要看谁跟了他。”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素质和能力,无论他在什么领域、什么岗位,想要进步、成功,几率都是很小的。

作者简介

  黄顺春,男,江西石城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担任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人社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赣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专家、福建省人力资源管理师协会副会长等社会兼职。研究领域: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城市(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研究”和***人文规划项目“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省域经济竞争力影响研究——以赣粤闽浙比较为例”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近10项,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论著6部,其中《现代企业管理教程——理论·方法·技能》(迄今四版)、《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问题研究》分别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版协二等奖和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雇员时代的到来及管理的挑战
一、雇员时代的界定
二、雇员时代出现的影响因素
三、雇员时代带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启示
第二章 金钱激励的不足及其重新审视
一、经典名家对金钱激励的质疑
二、需要思考的金钱激励难题
三、金钱激励的改善
第三章 非货币性薪酬概念界定讨论
一、如何定义非货币性薪酬
二、非货币性薪酬的分类
三、非货币性薪酬的内容和形式
第四章 非货币性薪酬的特点及运用原则
一、非货币性薪酬基本特点
二、非货币性薪酬激励运用原则
第五章 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管理思维
一、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目标思维
二、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利益相关者思维
三、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资源支撑或约束思维
四、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假设思维
五、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时空思维
六、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针对性思维
七、非货币性薪酬激励的效率思维
八、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