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西方经济学(第八版 数字教材版)

西方经济学(第八版 数字教材版)

西方经济学(第八版 数字教材版)

定 价:¥99.00

作 者: 高鸿业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0297729 出版时间: 2021-08-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83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 本书第一版至第七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2004年、2007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以第七版而言,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多。有鉴于此,第八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本书的经验和改善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第八版的主要修改和增删之处可以被分为微观、宏观、总论和其他这四个部分加以说明:第一,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变动主要有:(1)对原教材第七版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改写了古诺模型,增加了伯特兰模型,并阐释了相关模型的联系与比较。(2)对原材料第七版第十章补充了对占优策略和占优策略均衡的说明。(3)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一章,区分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在对保险市场的分析中做了说明。增加了“信息不完全和旧车市场”的内容。删除了本章原来的“信息与劳动市场”的内容。第二,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变动主要有:(1)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二章第六节增加了经理人采购指数的内容。(2)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三章,增加了一节,说明国民收入由什么决定。(3)重新改写了原教材第七版第十四章的内容。(4)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五章,改写了AS曲线的相关部分,并对该章第四节模型的结构和应用的内容进行了补充。(5)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七章中的泰勒规则的内容进行了补充。(6)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九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7)更新了宏观经济学部分的一些数据。第三,对原教材第七版第一章和第二十二章的调整包括:(1)将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合并为第一节: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由来和发展与演变;增加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2)将第二十二章增加了一节:政府与市场的明确定位;增加了第五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修改了原教材第六节的内容。第四,其他的修改。(1)第八版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本书的专栏与案例等部分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做长期更新,读者可以扫描本书封面的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下载APP后获取。(2)本书扩展了各章后的习题。同时,鉴于本书部分章节难度较高,编者对这部分章节做了加“星号”(*)的处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本书加星号的章节有:第三章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选择第八章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第十章第三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均衡第十七章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第二十章第二节 投资第二十章第三节 货币需求第二十一章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第二十一章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作者简介

  高鸿业,著名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学科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文忻,北京大学教授。 冯金华,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尹伯成,复旦大学教授。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 ………………………………………………………………………… 1
第一节 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由来与演变 ……………………………………… 1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8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 17
第四节 本书结构和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 22
第五节 结束语 ……………………………………………………………………… 23
第二章 需求、 供给和均衡价格 ………………………………………………… 25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 25
第二节 需求 ………………………………………………………………………… 30
第三节 供给 ………………………………………………………………………… 35
第四节 均衡价格 …………………………………………………………………… 39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 46
第六节 运用需求、 供给和均衡价格的事例 …………………………………… 65
第七节 结束语 ……………………………………………………………………… 70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 ………………………………………………………………… 77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 77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89
第三节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 97
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 104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 107
第六节 市场需求曲线 …………………………………………………………… 112
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选择 ………………………………………………………… 114
第八节 结束语 …………………………………………………………………… 121
第四章 生产技术 ………………………………………………………………… 128
第一节 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 128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 131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 139
第四节 结束语 …………………………………………………………………… 149
第五章 成本 ……………………………………………………………………… 154
第一节 成本的基本概念 ………………………………………………………… 154
第二节 成本最小化 ……………………………………………………………… 157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 169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 181
第五节 结束语 …………………………………………………………………… 190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 197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 197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 ……………………………………………………………… 198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 206
第四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 209
第五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 212
第六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 214
第七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 220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 222
第九节 结束语 …………………………………………………………………… 230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 237
第一节 垄断 ……………………………………………………………………… 237
第二节 垄断竞争 ………………………………………………………………… 248
第三节 寡头 ……………………………………………………………………… 256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 269
第五节 结束语 …………………………………………………………………… 271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 278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 278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284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 287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 289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 297
第六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 301
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 309
第八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 315
第九节 结束语 …………………………………………………………………… 317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 323
第一节 一般均衡 ………………………………………………………………… 323
第二节 经济效率 ………………………………………………………………… 328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331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334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336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 343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 347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 355
第九节 结束语 …………………………………………………………………… 366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 374
第一节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 374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纯策略均衡 ………………………………………376
第三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混合策略均衡 ……………………………………388
第四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397
第五节 结束语 …………………………………………………………………… 407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 413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 ……………………………………………………………… 413
第二节 外部影响 ………………………………………………………………… 419
第三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 425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 435
第五节 结束语 …………………………………………………………………… 448
第六节 微观经济学结束语 ……………………………………………………… 450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 460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460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 464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 469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 471
第五节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 474
第六节 失业、 物价水平和采购经理人指数 …………………………………475
第七节 结束语 ………………………………………………………… 480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485
第一节 国民收入由什么决定 ………………………………………………… 485
第二节 均衡产出 ……………………………………………………………… 487
第三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489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 495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 500
第六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 505
第七节 结束语 ………………………………………………………………… 507
附录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 510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 模型 ………………………………… 513
第一节 产品市场和 IS 曲线 ………………………………………………… 514
第二节 货币市场和 LM 曲线 ………………………………………………… 519
第三节 模型的结构和稳定性分析 …………………………………………… 531
第四节 模型的应用 …………………………………………………………… 535
第五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 540
第六节 结束语 ………………………………………………………………… 542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AD―AS 模型 ………………………………… 547
第一节 AD 曲线 ……………………………………………………………… 547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 553
第三节 AS 曲线 ……………………………………………………………… 558
第四节 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 568
第五节 考虑时间因素的 AD―AS 模型 ……………………………………… 575
第六节 结束语 ………………………………………………………… 579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 582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 582
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 …………………………………………………………… 585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 587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 589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 592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成本 ……………………………………………………… 600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 604
第八节 结束语 ………………………………………………………… 612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 617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 617
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 620
第三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 629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 641
* 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 642
第六节 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 645
第七节 供给管理政策 ………………………………………………………… 649
第八节 结束语 ………………………………………………………… 651
第十八章 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 655
第一节 预备知识: 汇率、 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 ………………………… 655
第二节 模型的结构 …………………………………………………………… 660
第三节 模型的应用 …………………………………………………………… 664
第四节 模型的扩展 …………………………………………………………… 669
第五节 结束语 ………………………………………………………………… 673
附录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 675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 …………………………………………………………… 679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 679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 686
第三节 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 ………………………………………… 688
第四节 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 696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 702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 704
第七节 结束语 ………………………………………………………………… 707
附录 增长核算 ………………………………………………………… 709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715
第一节 消 费 ………………………………………………………………… 715
* 第二节 投 资 …………………………………………………………………725
* 第三节 货币需求 …………………………………………………………… 732
第四节 结束语 ………………………………………………………… 737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742
第一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 742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747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749
*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D―AS 模型 ……………………… 750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 755
第六节 名义黏性 …………………………………………………………… 757
*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 AD―AS 模型 …………………………… 760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 764
第九节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 …………………………………… 765
第二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 773
第一节 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 773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的明确定位 …………………………………………… 776
第三节 西方微观经济学与经济改革 ……………………………………… 779
第四节 西方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发展 ……………………………………… 782
第五节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786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 ……………………………… 788
第七节 结束语 ……………………………………………………… 791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794
附录二 重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 802
附录三 重要术语汉英对照表 ………………………………………………… 804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