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人物

建筑大师赖特: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不是宜居的城市

从哀叹“消失的城市”到憧憬“宜居城市”,赖特用广亩城市“分散发展”的思路,为自己的城市规划理念保驾护航。

2017-11-15

新周刊

费正清与徐复观:半个世纪前的德治论争

1966年,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非常活跃。是年三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召集的对华政策听证会上,他以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身份应邀陈述其中国观点。

2017-11-09

澎湃新闻

李鸿章: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

李鸿章书法源于早年为争取功名时所下的苦功,后来发展为自己的情趣爱好。通观李鸿章存世的众多书联、信札、扇面等,其书法博采众家、底蕴丰厚。

2017-11-09

民国历史

他画的市井日常,道尽了人生

他是民国时期印坛、书坛、画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印、书、画、诗四绝的大家

2017-11-09

艺术luo

徐志摩: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2017-11-09

疯狂阅读

斯特内斯库:我曾是一个美丽的人

斯特内斯库从中学起就显露出豪放不羁的性情。他谈了一场又一场恋爱,19岁时就经历了第一次婚姻。大学最后一年,又与热爱拉比什诗歌的杜伊娜邱利亚订了婚。

2017-11-09

文艺报

李叔同:我什么都有,但我什么都不要

悲’的是世间苦人多,仍未逃脱人生苦难的火坑;‘欣’的是自己的灵魂如蜕,即将告别娑婆世界,远赴西方净土。三日后示寂。

2017-11-05

书房记

学术泰斗费孝通“洗稿”了吗?

早期著作《乡土中国》、与杨绛的故事,还有坊间流传的一种风言,说他是钱钟书《围城》中方鸿渐的现实原型,等等,都让他为大众所熟知。

2017-11-05

新京报书评周刊

梁再冰:我的妈妈林徽因

尽管贫病交加,挫折一个接一个,但父母亲并不悲观气馁,父亲尤其乐观开朗。他此时常教我读些唐诗,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是全家最喜爱的诗句之一。

2017-11-05

港台文学选读

沈从文与张兆和:一段风雨波折的师生恋

人生就是如此。人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爱既失衡,即使结婚了,也不会有长久的幸福生活。

2017-10-30

书房记

扑朔迷离的华盛顿总统藏书票

其实华盛顿除了是一名政治家之外,还是一位爱书之人,尽管他的藏书规模不及另几位开国元勋: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那样丰富,依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嗜书瘾君子”。

2017-10-30

澎湃新闻

冯唐自己不就是个油腻的中年男吗?

十分不凑巧的是,冯唐就是一个喜欢拿肿胀说事儿的所谓作家,他最近还对普罗大众一本正经地布道,告诉大家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

2017-10-30

王旭的王

对话陆天明:致我们那代人的青春

我把这部小说看作是我的封笔之作,或说是最后一部小说。也许不是这样,但是我一直用这样一种心情、这样一种努力来创作这部小说。

2017-10-30

人民文学出版社

林焕彰:你急你先老,我慢我动人

老人的节奏太慢了,慢到当我们在城市里以正常的节奏忙碌,就会看不到他们。比如就昨天,我们又被中年人的“职场半坡”刷了一屏。焦虑和恐慌当然是真实的,但真的只有这一种节奏吗?…

2017-10-29

新京报书评周刊

王懿荣:始终都不擅长于始终之事

死因:吞金未死,仰药又未死,投井溺死。

2017-10-29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