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书摘

王安石为什么拒绝为苏辙撰写任命文书

今年是王安石诞辰一千周年。近日,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王水照的学生、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崔铭推出了历时七年完成的《王安石传》,为他的宋代“巨人三传”收了官(另两部分别为《苏轼…

2021-11-11

知识付费:围绕IP的“服务”,与美甲的没有什么区别

2015年1月,蓝狮子和吴晓波频道把公司举行年会的地点选在了日本冲绳县,吴晓波前一天因为参加京东的年会错过了和团队一起出发的航班

2021-11-09

濒死体验是真实的吗?

自古以来,就有关于濒死体验的报道。但对于濒死体验,医学界普遍选择了忽视,认为这是“人类大脑的诡计”或体验者的幻觉,因为人们大都倾向于将死亡视为意识的终结、生存的终结。

2021-11-09

辛亥革命缘何爆发于清廷改革之时?

清季十年一向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点,至少就中文世界而言,研究更多集中在“革命党”方面,论述内容包括革命思潮的兴起、“革命派”“保皇派”和“立宪派”之间的斗争、革命党…

2021-11-08

铜牛、拉肢架、阿格帕:古希腊罗马的酷刑

不管今天我们多么厌恶酷刑,但是必须牢记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至少3000年来,它一直都是合法的,并且实际上是欧洲和远东的大多数法典的一部分。

2021-11-08

承前启后的隋朝儒学

隋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结束了几百年来南北分治的局面,而且开始将南北文化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从而为唐朝的文化繁荣,以及宋明时期中国文化的再生创造了条件…

2021-11-08

为什么北宋无“阉祸”?

北宋没有发生所谓宦官之祸,《宋史宦者传序》将其原因简要地概括为: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此说是否完全确当,下面分别从皇帝与宰执大臣两个方面来做些考察。

2021-11-03

《美的历程》选读:苏轼的意义

当代中国思想家李泽厚于当地时间11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去世,享年91岁。

2021-11-03

民族认同的觉醒:甲午战争前后的横滨中华街

由于民族国家兴起,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东亚,19世纪的社会秩序随着政治秩序的改变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21-11-02

陈子善:林语堂与胡适日记中的平社

本文探讨林语堂与胡适主持的1930年代上海平社的关系,从林语堂日记和胡适日记互文的角度切入,所依据的文本是已经公开的胡适1929-1930年日记和尚未公开的林语堂1929-1930年日记

2021-11-02

人生苦短,我们得拿它开点玩笑

几只被拔光了毛的鸡在炖锅里悠闲地聊天。“先生们,现在我们得做一个严肃的决定。”其中一只鸡说,“是清炖呢,还是红烧?”“其实,我们的生活也差不多啊。”

2021-10-31

卞之琳:贯串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总像有一种宿命论

卞之琳是著名诗人,也是莎士比亚专家,他以诗译诗,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及一些诗歌。近日,世纪文景再版了卞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哈姆雷特》、《奥瑟罗》(即《奥赛…

2021-10-30

清代以降的武侠文化变迁:旗人文化崩解与古典武侠溃败

徐皓峰在《刀背藏身》的自序中写到1922年赵焕亭开始写武侠小说,将“武术”改成了“武功”,第一部作品是写乾隆、嘉庆年间事的《奇侠精忠传》,开篇写一个大雨天,两名四品武官躲在…

2021-10-28

明清文人通过对“物”的精神消费超越世俗,却又落入文人之俗

生活美学既然是文人的生活,那么,也要具体归于文人的生活本身。但是,文人生活只是形成了一种社会的范导,如果没有社会上那些骚客们的追逐与力捧,也不会形成一种社会审美化的浪潮…

2021-10-26

后苏东坡时代与苏门“和陶诗”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苏轼病逝于常州,对他的政治历程而言,未始不是幸事。此年十一月,徽宗即诏改明年年号为崇宁元年,标志着重新推行熙宁之政,打击包括苏轼在内的元…

2021-10-24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