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么时候选择越多购买的人越少?

说服力 作者:(美)罗伯特·西奥迪尼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

刚开始参加某个新工作时,会有一大堆尚待决定的文件压得我们不堪重负。这些文件中,肯定有一份是关于养老金计划的(这是美国一种通过自动扣除部分工资,再存入某个投资基金账户,退休后再取出的制度安排)。

如果决定加入,又会有好些基金账户让我们选择。养老金计划优势多多,如税收优惠、公司帮忙承担一部分费用,但即便这样,还有很多人不愿加入。

为什么?是不是提供的基金账户太多,让人们对养老金望而却步呢?

行为科学家希娜·艾扬格(Sheena Iyengar)是这么认为的。她与同事对近80万名有机会参与公司养老金计划的职员进行了调查,以找出基金账户数目对参投率的影响。

结果他们发现,账户选择越多,参投率越少。他们还发现,公司每多提供十个基金给员工选择,参投率就下降近2%。同时,当只有两个基金账户供选择时,参投率有75%;可在面临59个选择时,参投率跌至60%。

是否其他情况下,提供过多选择也会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呢?

艾扬格与马克·莱珀教授(Mark Lepper)就此进行了调查。他们在一家大型超市设立展台出售果酱,顾客们可对各种各样的果酱进行试尝,当然这些果酱均出自同一厂商。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后拿出6种或24种口味的果酱供品尝。结果,最后的购买情况大相径庭:面对24种口味的顾客,只有3%的人购买;而面对6种口味果酱顾客中,购买率上升到30%。

如何解释这十倍的差距?

研究人员表示,当选择太多时,顾客会被决策过程所困扰,因为要区别出众多选择的不同实在麻烦。而人们又不想放下手头的事情来思考该选哪个,因此导致对产品失去兴趣。这与前面那个养老金的案例是同一个道理。

那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提供多种选择都有害无益呢?

在告诉您答案前,先来瞧瞧温哥华(Vancouver)当地一个著名甜品店La Casa Gelato(意大利语,即“冰激凌屋”)的案例吧。该店出售的商品有意大利雪糕(Gelato)、冰激凌和雪芭(鲜牛奶为原料,配以各种水果的意大利传统冰激凌),而且口味多变,有您能想到的口味,也有您想不到的。店主表示,该店开业之初是供应比萨饼等小食的运动型酒吧,如今已成长为“冰激凌的王国”。店铺内提供二百多种口味的冰激凌,如天门冬味、无花果味、杏仁味、黑醋味、胡椒味、大蒜味、草莓味、蒲公英味和咖喱等口味,以上列出的冰激凌只是冰山一角。

从前面的超市实验看,店主在店中提供二百多种商品是个错误的做法吗?

显然,该店的经营者信奉的是商品越多业绩越好的原则。甜品的销售情况证明他的观点没有错。

首先,商品口味的多样性为他的店打了很好的广告,千变万化的口味使该店从众多同行里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其次,店内多数顾客都很享受试尝的过程,并最终选出自己喜欢的口味;最后,对购买目标明确、并喜欢直接前往专卖店内选购的顾客,店内选择当然是越多越好。

然而,只有很少数的公司,会有顾客愿意在他们的众多选择中耐心挑选。情况往往是这样,顾客弄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样的疑问直到看见能买什么才会消失。所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在市场上不必要的投放大量商品种类,反而对销售无益,所赚利润也随之减少。这样的企业要做的是停售不流行的产品或缩减过多的产品种类,通过缩小选择范围来激起顾客的购买欲。

近几年,许多大型生产商都精简了其产品种类,因为顾客有时会觉得,与其面对眼花缭乱的商品种类头疼,不如干脆不去买。这些精简种类的生产商包括:经营范围上至洗衣剂下至处方药的宝洁公司。当它把名下的海飞丝洗发水由26种减到15种后,销售情况增加了十个百分点。

以上的案例能带给您什么启发?假设您为一家产品种类繁多的公司工作,也许您想当然地会认为,多样化是件好事儿。其实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不妨考虑一下减少产品的种类,特别在顾客不确定哪种产品合适时,尤其要考虑考虑我们的建议。

当然削减商品种类还有另外的好处,如:腾出库存空间、减少采购原料的成本、降低营销和销售终端的资金投入。因此,您最好仔细调查一下自己的商品种类,想想这样的数量是否会让购买意向不确定的顾客,另寻他处购买?

本章讲述的道理也适用于家庭。为孩子提供多种图书或多种晚餐选择当然是好的,但过多的选择反而会打压孩子挑选的积极性。

古语说,选择是生活的调味料。值得注意的是,泛滥的选项就如加重了的调味料,使饭菜无法下咽,对说服力也是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