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遇见我的内在小孩(2)

亲爱的我,你好吗? 作者:《心探索》电子杂志


 

>> 我的身体里住着个孩子

心探索:上面都是内在小孩不被满足的事例?

张芝华:是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很多,像这种因为幼年时期被老师、同学批判、伤害的事例我也接触了很多。很多人的形体虽然长大了,是一个成人的外在形貌,可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些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是有被伤害的经历,便导致了他们内心脆弱、易受伤的状态,那里有一个需要被关注的童稚小孩,就是内在小孩。

心探索:小孩子心理上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多了。

张芝华:没错,小孩子在12岁之前,有太多可能性。所以我在咨询的时候,都会问给你童年(12岁以前)打几分,10分为满分,大部分人都打5分、6分,这样的分数很多。我还会问你给爸爸妈妈的婚姻打几分,你自己的婚姻打几分,大多数人都不是一个很满意的评价状态。

心探索:打高分的多吗?

张芝华:很少,很少有人打到8分、9分的。所以说,7岁之前的经历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心探索:原生家庭都在影响着他们。

张芝华:那是一定的,原生家庭的信息都在作用着他们。很多人的原生家庭都有问题。曾经有一个个案,一个农村出来的女孩,小时候家里很贫困,父母也没什么心思去好好照看她。她在学校被老师性侵害,在那个地方已经是半公开的事实,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家里有钱的学生,老师就不敢动。她偶然听到学校里男老师间的交谈,“那些农村女孩就是天生贱命,怕什么?”从此她心中便植入了一个种子:我是贱的,我不值得。

这个影响太厉害了。她长大后结婚生子,在与老公的关系中,她就一直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她像个女奴一样卑微地伺候老公,付出一切还是得不到对方的尊重,就是因为这种“我是贱的,我不值得获得爱”的潜意识作用着她,影响着她。

心探索:所以公共教育的角色,比如老师,也很关键。

张芝华:很关键。那个被老师冤枉的小男孩,可能那时候老师也不知道要相信谁,就简单凭感觉直接判断了。这种武断的影响力带来的后果有时候是很长久的,所以当一个小学老师责任太大了。小学教育要比后面的中学教育、大学教育重要多了。

心探索:这种事例多吗?

张芝华:在我的很多个案里面,有很多儿童、青少年,大都是因为这种幼年期受伤带来的痛苦而纠结。我常说如果在一个孩子人格养成之前,你可以把他/她调整好,那么他/她长大后就不用受那么多苦,起码不用去作心理咨询——他/她要花加倍的精力去调整它,那个信念已经根深蒂固了,需要太大的力度去调整。童年期,一个是原生家庭的父母,一个是学校教育,太重要了。

心探索:面对这样受伤的小孩,他该怎么调整呢?

张芝华:抚慰内在小孩,我的做法是让他重新回到9岁那一年,重回现场“改写人生剧本”。请他重新站在讲台上,大声对全班说:“我没有偷东西”,对老师说:“你冤枉我了”。有的人会很愤怒,会骂老师等等。这时候治疗师不要介入,不要把我们的道德尺寸强压在个案身上,就让他去发泄,让他有一个平反的机会。因为那个不平衡的怨气累积了太久,这么多年跟着他一起长大,那就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能量。

心探索:负面经验会有反作用力吗?

张芝华:揭露式的技术会把一个人深层的一些早期经验,比如童年、青少年时期不是很愉快的负面经验带出来,但是否让他重新去经历要因事而论。比如有些人小时候受性侵害,你把个案部分激起了以后,本来她都已经忘记了,结果被你一催眠,又唤醒了,伤口揭开怎么包扎?如果你不能完好包扎,那么就不要再让她重新受一遍伤。

心探索:一般治疗步骤是怎样的?

张芝华:治疗师的责任就是帮助来访者找到支持他/她生命的力量,一个人生命的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使命,那么就在现阶段找到他/她的力量根源,然后那些问题就会像骨牌效应一样,全部都解决了。

找到支持她的力量,改写人生剧本,然后重塑信念,主要还是增强自我价值感,找到过去的成功经验,增强自信心——大部分人出问题都是因为一个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前面提过那个受性侵害的女孩,须帮她找到“我值得爱”与自信的力量,她才会改变过去那种卑微的行为模式,所以说信念不改、行为不改,性格不会改、命运也不会改。

心探索:来访者个人需要继续做哪些努力?

张芝华:很简单的一个,“下心锚”——每当你怎样的时候,就会怎样:比如每当我抬头看到蓝天,就会想到爸爸曾经给我的爱的拥抱,诸如此类的美好经验。

我的心锚在左耳垂,每次我启动(触摸)左耳垂就立马回到我当时在奥美公关公司的时候。有一次遇到一个大客户,我是执行那个专案的负责人。那次我把这个项目做得很成功、很漂亮,总经理当着全公司的人表扬我,说以后你们做什么就要像张芝华这样,所以那时候的那种美好状态,是我的喜悦启动点。每次这样,我就会立刻回到那个自信的我,全身好像血脉贲张一样,感觉状态特别良好。

所以,催眠加上后催眠暗示,是很好的处理方法。比如我们再处理深一点儿,启动你的电源,每当你双手像这样合十的时候,你就会立刻进入一种合一、平静的状态。做这个动作,内心就会变得十分平和。心锚可以是视觉上、听觉上、触觉上、嗅觉上的。

心探索:治疗后会有反复么?

张芝华:会,有人会突然变得比较低落,这是情绪排毒。年纪越大越难处理,他/她的性格基本定型了,弹性太小,比较难改变。还有的孩子治疗完后,一回到家,不久又变回去了,父母的影响远远大过治疗的作用力。所以最好是连着原生家庭的父母一起配合治疗,不然白费力气。

心探索:所以要找到“我是谁”其实也不太简单?

张芝华:我觉得很简单。生活就是人间道场。你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在公司里面当一个好员工,在你每一份角色里尽到应尽的责任,这就是一种修行。所谓的修行不一定非要你到深山里、寺庙里,在红尘中修行是最难的。修行就是在行为中去修心,如果你保持时时刻刻的觉知,活好每一个当下,你就是很好地在做“我”。

专家介绍:张芝华,华人心智启发教育机构负责人,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及美国加州专业催眠治疗学院,通过美国政府审定最完整的催眠治疗师300小时专业训练,现为美国加州认证专业临床催眠治疗讲师及神经语言程式学专业执行师,身心灵潜能启发师及“五韵四季律动疗法”创办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