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目标的心理学理论(2)

放弃的艺术 作者:(美)佩格·斯特里普


有些目标是短期且非常具体的,比如取回干洗的衣物、购买猫砂、开车送孩子上学、送叔叔一个生日礼物、付账单等。另一些目标是将具体的和抽象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的中期目标,比如多进行锻炼以使身体更加健康、积蓄更多的钱以便把家搬到一个条件更好的学区、努力控制情绪让家庭聚餐较顺利进行等。还有一些是长期目标,比如读法学院并成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赚很多钱、购买一条船并航行到斐济、找到合适的伴侣度过余生等。心理学理论把成就目标分成了三类:掌握目标侧重于技能、专长领域或专门知识的开发;成绩—接近目标专注于获得与其他人相当的能力或专业知识;成绩—回避目标则专注于避免与别人相比,以免显得自己无能。

一生当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我们选择某些目标是因为它们可能带来一些理想的状态或结果。我们采取行动来影响或接近理想的结果,所以我们称这些目标为“接近目标”,用公式表达就是:“如果我做了事情X,那么事情Y 就会发生”,其中,X 和Y 分别是你的行为和你希望实现的结果。接近目标可以是具体的(“如果我对她微笑,引起她的兴趣,她就会跟我约会”),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果我学习另外一种语言,人们会认为我更有修养”)。与此类似,为了避免出现我们不想要的结果,我们会选择“回避目标”,用公式表达就是:“如果我不做事情X,那么事情Y 就不会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从不吸烟,另一些人会戒烟。接近目标和回避目标在人类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低级物种的生活中则更是如此,比如蹲伏在你脚边的一只狗或猫,或者是因为看到池塘边有一头狮子而决定先忍受口渴的瞪羚。约翰?巴奇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会下意识地对进入视野的东西自动加以分类和给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而且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的,这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存本能。

安德鲁?艾略特和托德?思拉什指出,接近和回避都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人格。如此一来便产生了一个有关目标的人格模式,这种模式与心理学所用的“大五类”人格特征有所不同,或许更为有效。艾略特和思拉什认为,具有接近型人格的人对积极和理想的目标敏感,无论是情感上还是行为上都能接受那些积极的目标,也倾向于追求此类目标。同时,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倾向于对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消极因素做出反应,本着回避的原则选择目标,并且十分关注他们所处环境中的消极暗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