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企型”职业经理人(7)

权力战争 作者:李华刚


2002年12月底,黄爱华任职己五个月,一直在认真观察他的曾雪清发现,黄爱华在工作观念上与已经离去的叶玉成、秋子雄完全一样,但是,他明白真理,却不敢坚持真理,缺少男儿血性。由于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其身上更多是一种大学教授气质,而不是企业家气质,身上的西服永远整洁得体,一副金丝眼镜衬得温文尔雅、儒雅气质,颇具学者风范,在谈到某一理论时滔滔不绝,但是,一旦某项工作遭到中层干部们抗拒时,一旦董事长否决他的某项工作计划时,他就立即后退。入职数月来,从未见过他与人大声争执过一次。在蒋文正支持他时,他就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而一旦蒋文正反对他,就立即变为一个毫无原则的好好先生,他唯一缺少的就是男人的勇气和胆量。但是,黄爱华又是一个明白事理、科学观念、充满激情、充满事业心的人,总是希望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因此,即便是自己的方案一个又一个被否决,但是,还会有新的方案不断提出,总是盼望着能够有一个方案被采纳。在黄爱华身上,曾雪清才真正体味到“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哲理,才真正认识到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先具备的应该是勇气和意志,才真正认识到秋子雄身上军人气质的可贵价值。

黄爱华也开始进行自我反思,自入职以来,除了成立计划部和压库存还贷款,除了成立“基础技术资料小组”和推行《人力资源提升计划》之外,在其他所有事情上自己无疑都失败了,在推行各项工作时总是会遇到来自董事长的非理性干涉和家族成员的反对,每到这时,让步和受伤的总是自己,每当自己有一些新工作想法找董事长商量时,几乎都是被否定、被拒绝。除了一些琐碎的日常事务之外,自己几乎一无建树,毫无成就感可言,因此,精神状态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被扭曲的状态。A公司的文化形态与自己完全不同,而自己又不愿意去抗争、去纠正这种文化。如果一定要去改变,那么,秋子雄和叶玉成就是前车之鉴。但是,这样长期下去,自己的人格会被扭曲,原有价值观念会被异化。终于,黄爱华想明白了,与其长期在与自己完全不同类型的文化环境中工作,还不如早一些离开。

2002年圣诞节,黄爱华向蒋董事长递交了《辞职报告》,理由是“身体不适”。

收到黄爱华的《辞职报告》后,蒋文正开始认真考虑黄爱华的问题,他觉得,黄爱华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工作模式上与秋子雄和叶玉成毫无区别。但是,黄爱华学者风范、个性柔和,每当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总是会放弃其固有观点迎合自己的意见,与下属的关系也较前二位总经理更加融洽。但是,蒋文正内心明白,这不过是黄爱华的表面现象,他内心深处的文化价值取向与中方公司的固有形态相距甚远,并不是自己长远的同路人,他对老板的妥协只不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且,这种经常性的自我否定已经让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现在这份《辞职报告》就是最好的证明。事实上,由于黄爱华性格温和,蒋文正尚未考虑过让黄爱华去职,但是,蒋文正也心知肚明,黄爱华内心深处价值观念与自己价值观念的潜在冲突迟早会有一天爆发出来,迟早会分道扬镳,与其到时候再解雇他,不如现在就批准他的辞职报告。蒋文正的最终想法是:暂时不批准黄爱华的辞呈,同时寻找新的职业经理人,在新职业经理人到位之后,再批准黄爱华的《辞职报告》。

2002年,A公司年销售额从2001年的5亿上升到6亿元,利润率为15%,员工从1100人增加到1300人,员工月流失率为5.5%。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