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人物

比之文学天分,张爱玲秒变吃货更呆萌

对于吃,张爱玲甚有心得,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她还喜欢一种菜汤面疙瘩:“一锅淡绿的面糊,嘟嘟煮着,面上起一点肥胖的颤抖……”这段绝妙的描述再一次显露了张爱玲资深美食达…

2017-08-15

港台文学选读

许世瑛与陈寅恪:文章背后的学缘

许世瑛自1946年后移砚台湾,但依然饮水思源,时时称述推介陈寅恪的研究成果。他在回忆中说:“寅恪师并非是一位语言学专家,但是他写的《四声三问》,确是一篇千古不朽的论著。”

2017-08-14

澎湃新闻

“他是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饶宗颐先生百岁寿辰

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他的家族富甲一方,家学渊源更是深厚,父亲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

2017-08-14

群学书院

辛格:我在深渊里听见了你的话,很想念你的身子

“法律也不禁止你跟我睡觉,因为舒尔汉阿鲁希的法律不适用于我们魔鬼。”

2017-08-14

未来文学

陈建华:火车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生产方式

陈建华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致远讲席教授。

2017-08-14

澎湃新闻

殷商贞卜人物的第一人:饶宗颐和他的“中国视野”

饶宗颐先生独树一帜的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极大的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领域,弥补了明清以来传统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局限与不足,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向,开辟了广…

2017-08-11

活字文化

钱穆:在文学里接触到一个更高的人生

“我们不必要想自己成个文学家,只要能在文学里接触到一个较高的人生,接触到一个合乎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正因中国文学又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所以学诗就成为学做人的一条径直大道…

2017-08-10

雅理读书

若说世间真狂士,唯有当年钱钟书

钱锺书说:“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2017-08-09

人民文学出版社

富二代张伯驹:散尽家财保护国宝,晚年却老死破屋

现在,故宫里面的顶级书画有一半都是张伯驹捐献的。如今,《游春图》和《平复帖》静静躺在故宫里,任岁月沧桑,讲述一个老人的故事……

2017-08-09

中国国家历史

杜月笙之子口述:冬皇孟小冬为何终老台北

作为目前唯一健在的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先生的传奇家世和成长背景引人瞩目,其古钱币研究与收藏亦是卓有成就。

2017-08-09

澎湃新闻

林语堂: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却是聪明反为聪明误

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人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

2017-08-09

天涯杂志社

胡适与鲁迅,那些有关爱与不爱的小事

那年头的人,比现在想得开也放得开,萧红两度怀着一个男人孩子投奔另一个男人,张爱玲对胡兰成说,你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也可,丁玲说,我们那时候,喜欢谁,跟谁住在一起就是。

2017-08-08

闫红说

阎连科解读日本文学:三岛由纪夫和他的《金阁寺》

三岛不一样,他让巨大的背景变成人物命运的一个桥梁,从那条河流到这条河流的一个过渡,而不变成故事的“大地”,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写作时的咂摸和思量。

2017-08-08

文化有腔调

曹天元谈中国科普:要把科普的“市场规模”做大

要想在中国把科普事业可持续地做下去,科学“市场规模”就必须要足够大,这样出科普书,做科普纪录片,甚至拍科幻电影才会变成有利可图的事。混进的一些“伪科学”产品,这也是一个…

2017-08-07

澎湃新闻

徐志摩们出国读个书,究竟要花多少钱?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在决定留学这件事上,唯一不变的,还是钱。要知道,若是想跟钱钟书老师一样,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如吃零食一般优哉游哉地啃书。这背后,全是一沓沓人民币…

2017-08-07

谈资有营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