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人物

韩少功: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阅读

经典大多是前人的作品,总是呈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当下读者有经验隔膜。要克服这种隔膜,需要我们发挥一点想象力,设身处地,知人论世,在阅读时尽可能还原当时的现场。…

2017-07-22

天涯杂志社

王安忆:小说不能推到普遍性上,我就想写一种情

小说千万不能推到普遍性上头,它还是个别的。有人问我这个小说想写什么,我就说想写一种情吧。我们说到情就很容易把它归到大范围里,但写小说注意的是那种不能归类的东西,这些情感…

2017-07-22

澎湃新闻

鲁迅所经历过的别样春节

1924年春节,是周氏兄弟分手后的第一个春节,除夕夜,鲁迅“饮酒特多”;初三“夜失眠,尽酒一瓶”。以后,心情渐渐平复了些。

2017-07-20

文史精华

44年前的今天,打败了太极高手的李小龙离奇死亡

1973年(33岁),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拍摄《龙争虎斗》。李小龙仅凭此一部好莱坞电影,却成为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中占有一席位置的3位华人之一。

2017-07-20

万象历史

溥仪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老师都是顶尖的老师,但溥仪并没有认真学。溥仪的亲弟弟溥杰曾陪伴溥仪一起读书学习。据溥杰回忆,溥仪读书根本不用功,比较贪玩。

2017-07-20

陈事美文史

专访六神磊磊:翻过唐诗那道墙,折几枝花给你看

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翻墙的人,帮你翻过唐诗那道墙,去折出几枝带露的花拿给你看。喜欢的话,你就可以自己去找正门参观。

2017-07-20

广州日报

吴清友老友:他被尊敬在于既坚持理想,又可以活着

诚品之所以有影响力,或者说吴清友之所以被尊敬,就是因为他的理想性,他对书、对文化有一种理想,台湾社会里珍贵的资源就在这里不是一切都向钱看。

2017-07-20

腾讯文化

“言情小说之祖”的版权风波

这场官司的焦点,是民初三大哀情小说经典之一(另两部为吴双热创作的《孽怨镜》和李定夷创作的《玉怨》,,音如陨)的《玉梨魂》,作者是有“鸳鸯蝴蝶派开山鼻祖”之称的徐枕亚。

2017-07-20

北京晚报

俾斯麦与布莱希罗德:焦虑的联盟

俾斯麦对金钱的迷恋,他的精明与锱铢必较,甚至让布莱希罗德吃惊。他们的内在冲突也一直存在,这是旧精英与新富豪之间矛盾的象征。

2017-07-19

东方历史评论

他是阿城、陈丹青爱的作家,也是张艾嘉的叔叔

说回来纽约,张北海在纽约生活了几十年,工作之余,也写作了很多关于纽约的文章,《美国邮简》这一本收录的,大多写在80年代最后几年。

2017-07-19

不止读书

刘聪:《佞宋词痕》中的一段吴湖帆、周錬霞往事

笔者以为,涉及周錬霞的词作,毕竟是吴湖帆心血所在,他既想留存入稿,又怕因此会将他与周錬霞的亲密关系暴露于世人面前,大干物议。所以才将这些词作进行了各种隐晦的处理。

2017-07-19

澎湃新闻

马家辉等回忆吴清友:他为台湾文化立下一个标杆

香港专栏作家马家辉眼中的吴清友有三个特质:思虑周到、有勇气、有意志力。“这些特质,或许是诚品做出重要招牌的原因。”

2017-07-19

澎湃新闻

彼得罗格罗西:作家应对公众生活保持警惕

扮演一个作家,和写出更好的书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如果你想成为更成功的作家,你需要更多面对媒体,也许你更成功,更有钱,有更好的生活,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判断标准。

2017-07-18

腾讯文化

简姑妈到美少女:简奥斯丁在大众文化中的形象重建

在这段由编导虚构的拜访片段中,女作家透露出同时扮演妻子和作家身份的艰难:“别人都说他的妻子是疯子。”在俗世眼里,女性作为妻子与作家的双重身份是无法调和的。

2017-07-18

澎湃新闻

袁硕:高效有趣的讲历史,用故事和细节来打动人

河森堡不想陷入匮乏,所以在体能和知识含量上武装自己:“机会随时都会出现,但需要在关键时刻能一把抓住。”

2017-07-18

北京日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