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人物

亲爱的简.奥斯丁,世人误解了你两百年

当我们结合时代背景去读奥斯丁的生平时,奥斯丁的形象再不是一个活泼无虑的少女了,而是一位努力突破社会桎梏、寻找安身立命之地的女性。

2017-07-18

文汇报

91年前的今天,创办370所学校却破产的张謇去世

1922年(69岁)1924年,棉花价格暴涨,张謇的纱厂破产。1926年7月17日,张謇黯然离世,享年73岁。

2017-07-17

万象历史

六十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背叛过任何采访对象

特立斯认为,短篇小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小人物和私人生活的关注。

2017-07-17

文化有腔调

离婚后的余秀华:我心孤独,一如从前

「这异乡的夜晚,只有你的名字砸了我的脚跟/我幻想和你重逢,幻想你抱我/却不愿在你的怀抱里重塑金身/我幻想尘世里一百个男人都是你的分身」

2017-07-17

听道讲坛

200年后,回望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

奥斯汀仍执着地向往“尊严之爱”,不为人言摇动。借《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之口,宣示“干什么都行,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要结婚”,她的孤傲与坚持可谓不稍掩抑。

2017-07-14

光明日报

胡鸿:“蛮夷”如何变身“华夏”

从最初的有夏,到春秋战国的有夏,再到秦汉时期的华夏,都与当时的某个政治体相联系,如反商联盟、五霸主导的联盟和秦汉帝国。有夏和华夏并没有强调血缘,而更多的是与政治体相关。…

2017-07-14

澎湃新闻

诗人金子光晴在上海的岁月

19261929年金子光晴三次来沪期间,正是上海文坛颇为活跃的时期,五四后的新文学已经逐渐成熟,各色思潮和各种社团在上海交叠汇聚,形成了五色杂陈的多元局面。

2017-07-14

文汇报

谷崎润一郎与中国文坛的交往

1926年1月,谷崎第二次造访上海。这时的文坛气象已与8年前迥然不同了。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创造社的主将已陆续自日本回到了上海。文学研究会的谢六逸等也自早稻田毕业后来到了上…

2017-07-14

文汇报

钱理群:读懂“他妈的”,才能读懂鲁迅

当人们不满意现实的时候,就会寄望于幻想中的乌托邦世界。鲁迅提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黄金世界里就没有黑暗吗?照样有黑暗,而且还会有死人的情况。

2017-07-13

新京报书评周刊

艾萨克-阿西莫夫:不朽的诗人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7-07-13

未来文学

蔡国庆:人生需要反差,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人说我是放下包袱、放飞自我,还是太简单了,没有摸透我灵魂深处的变化。到了现在这样的年纪,岁月带给我的,尤其是儿子带给我的,让我有了那种自信,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再让我经受…

2017-07-13

北京晚报

徐皓峰:电影人身后的文学青年武侠缘

徐皓峰心中的那个“北京”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参照,为那个转折的时代留下的一张张速写。他们虽然过着荒诞的生活,却怀抱着坚贞不渝的信念。

2017-07-13

羊城晚报

何兆武:漫谈历史与历史学

历史本身并不教导你什么,那是经过历史学家、经过学历史的人的头脑所得出来的结论,告诉人们应该从历史里边学习什么智慧。

2017-07-13

澎湃新闻

岳永逸:世俗若不能解决全部困境,神性就有可能存在

北京庙会的变化并不是从1949年开始的,而是有个很长的过程,从民国以来就在不断进行着改造。我观察的庙会和官方宣传的庙会是不一样的,是与人的精神关联紧密、以祭拜为核心的活动。…

2017-07-13

北京晚报

孙犁逝世十五周年:他把赠书给他的人都记录在书衣上

孙犁本人,在1949年以前,也完全在农村生活,虽然小学高年级、中学是在外地城市上的,高中毕业后又在北平流浪两年,但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在农村打游击,和做文化宣传教育…

2017-07-12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